口述历史·抗战老兵川军黄开仁②丨学习电报翻译 参加中条山战役

封面新闻记者 杨力 韩雨霁 摄影 谢凯

/老兵档案/

黄开仁,96岁,四川蒲江人,曾是川军第36集团军机要室译电员,上尉军衔。跟随著名抗日英烈、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开赴山西、河南等地,参与中条山战役、洛阳会战等。见证李家钰与朱德互赠电码本。抗战中,目睹李家钰被日军偷袭身亡,后从日军集中营中逃出。2015年9月3日,受邀前往北京参加“9.3”大阅兵。

深秋的成都蒲江,天气已然转凉。午憩过后的黄开仁,紧了紧头顶的小毡帽,坐在窗前椅子上。面前端正摆放着各种新老物件,尤其是身前的一张泛黄老照片,格外醒目。

照片上的年轻男子,身穿军装,英姿飒爽。黄开仁用手轻轻拭去灰尘,这是他昔日当兵时的模样。隔着一个玻璃相框,他静静地看着年轻时的自己,亦如年轻时在憧憬未来……“抗日战争何时结束?”“抗战都结束了70多年。”

1939年,从成都坐火车到达山西晋城后,黄开仁等人被安排到了47军的总部,“当译电员嘛,刚开始也像小学徒一样,天天得跟着机要室的老前辈学习。”

他说,最初是不能直接接触电码本的,先是在老兵的指导下,在方格纸上,标记横纵10列,然后试着画,熟悉之后才能正式进入机要室学翻译电码,“这期间也是再审核,防止奸细混进来。”

当时的电报是如何翻译的?黄开仁记忆清晰,比划着一份电报如何翻译成文字与句子。“翻电报就跟查字典一样,电码本每页有横纵10列,都用‘1234567890’进行标注,每页标注有角码。”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在面前划出横纵坐标的模样,“每5个数字对应一个汉字,前3个是对应角码,然后是横纵列的编码,根据编码,就能在电码本上找到对应的汉字。”

黄开仁说,光翻译出来还不够,译电员还得根据电报重要程度把它们分为“无价值电报”、“普通电报”和“有价值电报”三类,在翻译出来后,还要签字盖章,再交由上级主任进行深入核实,每一步都不可出差错。

为了防止密码本被泄露,他们所接触的密码本,每隔一个多月就要回收进行更换,遇到外出参加战斗等情况,还需要自带一个手摇式发报机。

没多久,黄开仁便对译电上了手,并迅速成长为机要室的骨干成员,从山西开始,他便跟在李家钰身边,辗转当时的山西安邑、闻喜、夏县,河南陕县、渑池、灵宝、阌乡等多地参加作战。

他还记得,一般在李总(李家钰)身边有2个译电员、4个发报员。李家钰虽然担任着第36集团军总司令,但很多战役都是他亲自上阵地视察,黄开仁等人也会陪同在侧。

很多时候,他虽不能提枪上一线作战,但在战场以及从电码翻译的战情上,黄开仁更直观地见识到抗战到底有多惨烈,“现在想起来都会感到心惊,希望这辈子都不会再见到了。”

1941年5月,在法西斯同盟刺激和鼓舞下,日本筹划已久的中条山战役(日方称为中原会战)打响。中条山外围日军,在飞机、大炮等掩护下,由东、北、西3个方向,对中国驻军发动全面进攻。战斗历时一个月左右,最终日军占领垣曲、济源、孟县、平陆等县城和据点,中条山的中国守军大部分退出中条山地区。

李家钰的部队参与了中条山战役,黄开仁印象深刻。他说,看到日军在会战中,大肆残杀战俘与平民,所到之处,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血腥味。“看着战友尸体和汇报过来的数字,都是一条条生命,有些连20岁都不到。”

黄开仁说,作为机要室的成员,他们同样气愤,也提出过上一线作战,但李家钰告诉他们,一线和后方都是为了抗战,要做好各自的工作,才对得起那些牺牲的战友。

【下期预告】

抗战期间,川军与八路军关系如何?1940年春,在河南驻守的黄开仁,见到了一位不一样的客人——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他与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相谈甚欢,聊了一夜。领走时,李家钰派专人进行护送,而朱德则将一本密码本交给李家钰,方便双方今后交流。这本密码本,最后拿给了黄开仁保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高端隔音降噪门窗

高端铝合金门窗

断桥铝合金门窗品牌

品牌系统门窗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