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一套
“节到小暑进伏天”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马上要来了
不少网友表示:
“现在能约出来的都是生死之交”
“和烤肉之间只差一把孜然”
有人忍不住“灵魂发问”:
没有空调的古人
究竟是怎么熬过夏天的?
古人:打败我的不是天真
是天真热啊~
南方的朋友总说“热得像在蒸笼里”
其实,古人对此也深有感触
唐代诗人韩愈形容天热
“如坐深甑(zèng)遭蒸炊”
(甑是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如同现代的蒸锅)
足以想象当时经受“桑拿天”的他
热得有多难受
杜甫则热得心情烦躁想大叫
直言想要脱鞋踩在冰上: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层冰。”
在滚滚热浪中
白居易可谓一股清流
主打一个佛系避暑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网友:“心静自然凉”原来是这么来的
天气这么热,到底该咋过?
辛弃疾总结了3点——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虽然古代科技还没有那么发达
但是古人的避暑套路
可谓脑洞奇特、花样百出
看↓古人的夏日“神器”
古代“网红冷饮” 好超前!
香饮子,也称饮子
是一种广受北宋市民好评的饮料
由草药、水果、香料熬制而成
可以消夏、消暑
宋代逛街人手一份的网红饮品“紫苏饮”
一碗下肚,暑气全消
就连皇帝都赞不绝口
称其为“天下第一饮”
《事林广记》等史书记载
宋代人夏天能买到的冷饮多达数十种
和如今的网红奶茶店相比毫不逊色
有机会穿越回去的话
你想下单哪一杯?
甘豆汤 椰子酒
漉梨浆 香薷饮
姜蜜水 木瓜汁
冰雪冷元子 雪泡豆儿水
雪泡梅花酒 乳糖真雪
雪泡缩脾饮 冰雪甘草汤
生腌水木瓜 凉水荔枝膏
“冰激凌”的快乐,懂的都懂~
你知道唐代也有“冰激凌”吗?
五代诗人和凝
在《宫词百首》中写道:
“玉指剪裁罗胜,金盘点缀酥山”
这种叫“酥山”的冰品
就是唐代的“冰激凌”
唐 章怀太子墓壁画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酥山”的最底层是冰
上面用软化的奶油、酥油等
淋出山峦的造型
再插上花朵、彩树等装饰品
可谓颜值与美味并存~
原来古人早就用上了“冰箱”
早在战国时期
古人就发明了“单体式冰箱”——
冰鉴
冰鉴可散发冷气,用来保存鲜食
后来汉朝的“冰室”
北魏的“冰井”等都是其延续
战国 青铜冰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冬天,人们在河里取冰块
先存放在地窖中
到了夏天,将冰块放进冰鉴
就可以冰镇各种水果、饮料
老祖宗的纳凉智慧,太妙了!
古代也有“中央空调”?
有了冰箱,怎么能少了空调?
自雨亭——唐朝出现的一种
“自动解暑降温装置”
堪比现在的中央空调
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亭子傍水而建
利用水车等机械结构将水引到屋顶
水沿屋檐落下形成水帘
凉水上下循环,带走蒸腾暑气
降暑的同时还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景观
刘禹锡在《刘驸马水亭避暑》中
就曾描绘
“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
这场面,现代人看了也要
道一声“会玩,佩服”!
清代竟然有“AI扇子”
扇子,古人消暑常用
但AI扇子你见过吗?
机械象牙雕扇扇人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这款可以扇风的“小机器人”
机械象牙雕扇扇人
由发条带动工作
不用动手就能享受清爽凉风
既不费人,也不费电~
老祖宗严选 “抱”款神器
古人夜夜相拥的“竹夫人”是什么?
这种由竹篾编成的篓子
一般长3~5尺左右
尺把粗细,中间镂空
可抱怀,可搁脚
堪称“便携式小空调”
竹夫人,浙江省博物馆藏
在唐代,它称为“竹夹膝”
听说“竹夫人”一词
来源于北宋大文豪苏轼
他曾写诗:
“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
炎夏盛暑,抱着它睡觉
想必纳凉效果杠杠的!
鲁迅故居 寿镜吾卧室床上有“竹夫人”
在没有高科技的古代
古人依旧凭借巧思
将夏天过得
清凉舒爽,别有滋味
每一件消暑小发明
凝结的都是祖先的大智慧
清代“镂空马甲”——竹制隔汗衣
清 竹衣 湖州博物馆藏
宋代“硬核神器”——瓷枕
定窑白釉孩儿枕 故宫博物院藏
看到这里,小编不禁想问一句
古人的夏日“神器”
你被种草了吗?
来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综合《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我有传家宝》、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湖州博物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