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惠州建筑业前三季产值逾260亿元,同比增速居全省首位2、树杆立标培育骨干企业,惠州首批建筑业优质企业名录出炉3、一把瓦刀一年“砌”出3750亿 扬州建筑铁军好样的
惠州建筑业前三季产值逾260亿元,同比增速居全省首位
10月29日,惠州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490.20亿元,以12%的增速位居全省第三,多项指标均位列全省前列。其中,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产值262.88亿元,增长70.93%,位列全省之首。
这是建筑行业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交出的奋斗“答卷”,也是惠州近年来扎实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惠州市住建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建筑业做优做强,全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在精简审批流程、创优推介、优化服务等方面全面发力,全市建筑企业数量、质量和经营额的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建筑企业数量已达2559家,具有施工承包一级资质企业数量达32家。
企业发展提质,年内新增12家一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
今年以来,中科家园、滨江公园智慧停车楼、惠州一中重建等一系列由惠州建筑企业建设的工程项目稳步推进。乘着全市建筑行业发展壮大的“东风”,建筑业企业接到的大项目越来越多了。
行业要升级,企业做大做强是基础。惠州近年来加大了优质企业的培育力度,通过大力扶持建筑业企业做优做强,以推进建筑企业资质升级为核心,推动建筑企业提质增效。
在实施层面,市住建局通过分析研究企业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育计划,引导企业强强合作,联合竞标,不断提高市场份额。与此同时,惠州建筑业市场也在不断引导市场做“加法”,通过积极吸引和鼓励外地优质建筑业企业迁入惠州或设立具有独立法人的子公司,推动惠州市场企业的提质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惠州建筑业创优工程也在加速推进。住建部门通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带动作用,建立了建筑业骨干企业名录库,不但制作了优质企业名录、印发企业宣传册对外推介,还组织优质建筑业企业积极与项目方互动交流,鼓励项目方选择优质建筑企业承接工程。同时,在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重点扶持,引导建筑业骨干企业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提升综合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
“以前我们企业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一个工程一个工程地去做,最缺少的就是行业的思考和统筹经营,现在有了指引,我们企业发展的信心更加足了,对市场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惠州某建筑企业相关负责人直言市场的机会变多了,企业的发展空间也更加广阔了。
这也带动了惠州建筑行业的迅速提质,企业的数量增加了,企业的资质提高了。
据惠州市住建局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数量已达到了12家,其中,引进市外高资质建筑企业7家,5家施工总承包企业升级为一级资质。吸引市外企业迁入或在惠州设立独立法人子公司近200家。目前,惠州市建筑企业数量已达2559家,具有施工承包一级资质企业共32家。
行业管控和服务并举,前9月总产值同比增长70.9%
要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不只是行业营收的提升,还表现在建筑业企业在经营管理和提升质量安全体系上的持续发力。
记者注意到,为深化行业监管,推动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和建设品质的提升,惠州市住建局搭建起了工程项目全过程监管体系,全面实现了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流程管控。全市建筑业行业信息库也在不断得到完善,凡是在惠州承揽业务的专业承包和施工劳务企业,统一纳入惠州市建筑业信用信息平台管理。
与此同时,针对行业的动态督导工作也在有序落实,通过采用“双随机一公开”强化日常管理,定期或不定期核查企业人员社保及项目人员在位情况,抽查企业的市场履约行为,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记入不良行为,并视具体情况按程序进行处理。
“不只是行业管控体系的完善,惠州市住建部门还在行业审批环节集中发力,助力行业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要管控好市场、管控行企业,让行业规范经营、多出精品;另一方面则是深化改革,不断为建筑施工和监理企业减负,提升行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有力地释放企业发展活力。
在落实环节,惠州市住建部门在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时,对施工单位报建人员只锁定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报建人员只锁定总监理工程师。同时全面施行招投标备案承诺制,对市直房屋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招标文件备案实施容缺办理,由招标人承诺在开标前补齐,提前发布招标公告,节省招标时间。
与此同时,惠州市建筑行业还有序建立起了行业互联互通机制,通过完善建筑业数据信息的共享系统,强化分析研究能力,提升建筑业纳税纳统水平和助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据惠州市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今年1-9月,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规模达到了262.88亿元,同比增长70.9%,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
搭建建筑业发展平台,引导企业“投建营一体化”发展
当前,建筑业已经从增量时代进入了存量时代,作为传统建造行业,如何推动行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还依托于行业创新不断推动行业的升级。
“目前的行业形势下,力争在未来5年内培育或引进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1-3家;力争2年内,培育或引进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10-15家,不断地做优做强本地建筑企业。”市住建局负责人提出了新阶段的发展目标。
如何有序落实,该局从建筑行业各流程环节多措并举提供了这样的底气。
记者注意到,在行业政策环境层面,搭建“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创新管理模式,增强管理效能。加快推进工程招投标“评定分离”,增加招标人的决策权和选择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更加合理和宽松的行业发展环境。
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也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完善,通过开展信用评价实施差异化管理。在行政许可、市场准入、资质资格管理、招标投标、融资贷款、工程担保与保险等工作中充分运用信用信息,加速构建诚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行业信用机制,推动企业规范、提质发展。
与此同时,结合“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以及城市建设出现的新形势,惠州还将引导建筑业企业积极参与新城建、新基建和完善社区营造中的城镇供水、雨污分流、垃圾处理、燃气、公共交通、老旧小区改造以及高速公路、水利工程建设,支持企业向“投建营一体化”转型,推动业态升级和价值链提升,促进建筑业和城乡区域、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惠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将从完善建筑业产业体系、升级建造方式、健全工程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建筑业企业竞争力和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全面推动建筑业的提质提速提效发展。
【记者】张峰
【通讯员】赵丽霞
【作者】 张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树杆立标培育骨干企业,惠州首批建筑业优质企业名录出炉
近日,惠州市建筑业协会官网发布了“关于公示《惠州市建筑行业优质施工企业名录(第一批)》和《惠州市建筑行业优质监理企业名录(第一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对全市首批入选的30家施工企业和15家监理企业进行公示。
据悉,惠州市建筑业协会此次通过会议投票、综合评价等方式评选出优质企业,旨在优化服务、稳定规范市场秩序,营造优良的行业发展环境,引导行业企业和产品向好发展,树立行业典型和榜样,引导行业创优争先。根据《公告》,惠州市水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铭濠润建工有限公司等30家施工企业和广东长江新元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惠州市东江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等15家监理企业入选全市首批优质建筑行业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名录。
“入选了优质企业名录的企业要珍惜这个荣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提升建设水平和能力,不断为城市建设高品质的建筑项目。”惠州市建筑业协会会长黄光欣表示,接下来,协会将对企业名录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信用评级,确保能者进、劣者退。
【相关链接】
一、惠州市优质建筑行业施工企业(第一批)名录
1、惠州市水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广东铭濠润建工有限公司
3、惠州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4、惠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惠州市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6、惠州交投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7、惠州市东江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8、博罗县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9、惠州市建设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0、惠州市新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1、惠州创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2、广东修邦代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13、博罗县第二建筑工程总公司
14、广东鹅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5、惠阳建筑工程总公司
16、惠州市鸿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7、惠东县城市建筑工程总公司
18、惠州市富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9、惠东县建筑工程总公司
20、惠东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21、广东美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22、广东康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23、广东乾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4、博罗县园洲建筑工程公司
25、惠州市顺大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6、惠州大亚湾市政基础设施有限公司
27、惠州市惠阳区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28、惠州市城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9、惠州市世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30、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惠州市优质建筑行业监理企业(第一批)名录
1、广东长江新元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2、惠州市东江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3、惠州市东风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4、广东海外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
5、惠州宏建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6、惠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7、广东际安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8、广东金筑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9、惠州市建设集团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10、惠州建安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11、惠州城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2、广州筑正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
13、公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4、惠州广夏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15、广东惠通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记者】张峰
【作者】 张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一把瓦刀一年“砌”出3750亿 扬州建筑铁军好样的
扬州网讯 (通讯员 李纪军 扬州发布记者 张孔生)2月11日上午,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2019年全市建筑业发展大会,总结去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建筑业工作,部署今年的建筑业发展事项。一组组数据,一个个突破,一个又一个获得的奖项……组合成一份精彩的成绩单,让现场与会人员激动和兴奋,而新的目标和任务,更激励20万建筑大军奋力开拓。
数据见证
一把瓦刀“砌” 出3750亿元
乘着2018年的飞驰列车,扬州建筑业用一串骄人的数字,凸显出建筑业转型发展的风采。
“搏击风浪千帆竞,励精图治求突破”。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建筑业克难求进,建筑业发展再获新成绩。
去年,在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全市建筑业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建筑业实现施工总产值3750亿元,同比增长6%,稳居全省前三;
实现增加值830亿元,同比增长6.4%;
实现利税总额280亿元,同比增长12%;
在手合同额5100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合同额10亿元以上项目31个。
创优夺牌捷报频传。扬建集团承建的扬州西部客运枢纽荣获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江苏华建承建的深圳中洲华府二期工程、扬建集团承建的泰州数据产业园综合楼三期工程等5个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华建上院名府、蓝湾国际A区一期、品尊国际二期等3个扬州项目荣获2018年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为市民购房提供了更优、更好的选择。同时有24个项目获专业国优工程;获批省级施工工法52项,省新技术立项工程58项,省新技术验收工程35项。
不仅如此,高邮瑞沃集团还成功晋升市政特级资质,成为我市首家、江苏省第3家获此资质的企业;全年新晋升一级资质企业53家,二级资质企业364家,数量同比分别增长96%和51%;17家企业跻身省建筑业百强企业行列,较上年度增加3家。
去年承接的大项目更是亮点纷呈,宝应安宜集团承接的阜阳宝石物流中心项目单项合同额最高达55亿元;江建集团承接的深圳后海天佶湾项目,最高高度300.9米(64层);邗建集团承接的深圳大族激光智造中心项目单体面积最大达50万平米,承接的贵州黔西南贞丰县食用菌产业园是最新EPC项目,造价近20亿元。
抢抓机遇
扬州建筑业唱响“ 一带一路”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扬州建筑企业积极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在国际市场大显身手。初步形成东南亚、中东和非洲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
据介绍,刚刚过去的一年,扬州建筑业总外埠产值达到2780亿元,占总量的74%。北京、上海、广东、陕西、南京等五大传统市场增长稳健,实现产值907亿元;安徽、新疆等新兴市场成长迅速,产值同比分别增长40%、28%。
不仅如此,我市建筑企业积极抢抓“一带一路”机遇,积极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江苏华建新开拓巴基斯坦市场;江苏邗建集团承建的沙特利雅得224号立交桥项目,位于利雅得市南郊,包含桥梁及道路,合同额达2.9亿美元;扬建集团在牙买加承建了蒙的哥贝项目;江苏天宇承建了53万平方米的惠州隆生金山湖中心,是当地标志性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在“ 一带一路”沿线,从国内到国外,在国际建筑市场上已经形成中东、非洲、东南亚鼎立的市场格局,承接1亿美元以上项目6项。
致富百姓
建筑业成为农民增收的“皮夹子”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建筑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市的六大基本产业之一,建筑业为扬州经济建设和社发会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地方真正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皮夹子’,在我市经济结构中处于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建设部门的负责同志介绍说。
据了解,刚刚过去的一年,扬州建筑业在扬纳税额达到创历史新高的43.9亿元,同比增长25.6%,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6.1%;吸纳本地农民工23万人,年人均报酬超过6万元,对农民纯收入贡献率达到33%。特别是“营改增”实施后,在不占用本地资源、不产生污染的情况下,建筑业8%的税收可以带回扬州缴纳。因此,无论从产业基础、规模体量、发展前景还是贡献程度来看,建筑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市经济的“台柱子”、地方财政的“钱袋子”和农民增收的“皮夹子”,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快速发展
40年奋斗“小瓦刀”发展成支柱产业
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据介绍,40年来,我市建筑业依托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建筑企业从最初的17家增长到1871家,从业人员从8万人增长到65万人;行业总产值从2亿元增长到3750亿元,跨越1000亿元、2000亿、3000亿元3级台阶分别用时30年、4年、3年;累计获得鲁班奖50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42项。
据介绍,扬州建筑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且外向度高,从1978年北上参加大庆油田和大庆市建设开始,我市建筑业外埠产值从最初的几百万元增长到2780亿元,施工队伍覆盖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0亿元以上的规模市场8个,50-100亿元规模市场13个,20-50亿元规模市场14个,为建筑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源头活水”。
“从深圳特区到海南建省,从开发浦东到西部大开发,从‘挺进中东’到‘一带一路’,扬州建筑人紧紧抓住了每一次的战略机遇,乘势而上,书写了一次次辉煌”。建设部门的同志介绍说,“金碑银碑,不如口碑”,扬州建筑人始终秉持工匠精神,建成了深圳招商银行大厦、海南文化艺术中心、珠海拱北口岸联检大楼等一批标志性精品建筑,才使得“走出去”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经过几十年的打造,全市建筑企业纷纷“长高长大”,目前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已达到70家,其中产值100-200亿元的企业7家,过200亿元的企业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