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五一推荐,平遥梁家滩寻古2、晋中市2017 年冬季清洁采暖 “以气代煤”3、协同发力优化文物建筑保护检察路径
五一推荐,平遥梁家滩寻古
梁家滩村,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县城东南15公里处的宝峰山东侧。2018年12月,住建部将梁家滩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正值五一假期,古村探寻,不错的选择。
相传梁家滩村形成于唐代,到了元代,梁氏家族繁衍为村中的大户,明清时更为兴盛。柳根河由南向北穿村而过,背风向阳。村内现存传统建筑的面积约4万平方米 。现存的宅院梁守谦宅院、梁泰昌宅院、梁荣武宅院,庙宇白云寺、关帝庙以及明代古井、明代古槐、明代古塔等文物古迹丰富,均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关帝庙东门,大门紧锁。老冀找人开门,我们先到村里看看老房子。
现在的梁家滩村内尚存老宅十多处,建筑残破,格局尚存,多为一进、两进四合院。
影壁包括许多门窗上雕花,都有明显的文革时期被黄泥糊过的痕迹,这也真是好的保护方法。
这个四合院明显维修过,木构门楼,门外立一照壁。门匾上书万象峥嵘,门内书日月重光。据说这个院曾做过影视片的取景地。
这条东西向长长的巷子就是清代梁国瑞家的巷子,巷子南北两侧各有两座大宅子,形成一个堡,上图修过的那个院子是其中一个。
这就是先祖梁国瑞家的堡门
堡门外侧书“对三峰”匾。该门是梁家的堡门,村里的婚丧嫁娶是不可以走这个门的。
梁家滩的老宅格局还大体完整,建筑形式多为砖窑。大门一般在砖石外立面上设木构门楼。正房多为砖窑明三暗五,厢房多为砖窑三口,内部打通相连,这样便于通风。民国风格的木隔扇门窗和封门套等还存有不少。讲究的院落正房窑前出木构抱厦。二进院里分隔里外用二道门,多有精美的仿木构砖雕门楼。在大门、二门上有各类吉祥寓意的匾额题字。
这个老宅门头上写着“敦天伦”
宅门上锁,我推开到门缝,拿手机照到里面的结构,可以看出是两进院。内有狗狂吠,说明老宅还住着人。
老宅对面的福字影壁
又一座更加破败两进老宅。
同样是手机伸进去照到二进院子的内景
长满荒草的院子,说明鲜有人住,鲜红的对联说明院子的主人还没有遗弃这里。
辘辘和一口深井,90后还真没见过。
老冀是在给两个女儿讲当年的故事吗?据老冀讲,小时候家乡洪善村,有城墙,有许多的深宅大院,气派程度不亚于今天的平遥县城,只可惜慢慢的都毁了。尤其洪善村是一个富裕的大村,房子自然也就都重新盖了。梁家滩之所以还保留了十几处老宅子,也是源于这是贫困村,大部分村民都搬走了,老宅子才得以保存下来。
老槐树下的老院子
难得这处院子开着院门,可以进去看看。这是一座座东朝西的院子,这也是梁家滩的建筑特色,和该村的地势、风水有关。
北厢房有人住,吆喝了一声,我赶紧回应,表明自己是游客,想看看房子,打扰了,主人也就没有出来阻止我。
这个院子朝北有门洞与北面的院子相通。
这就是相连的又一处格局完全相同院子。
同样北厢房也住着人。
我没有走回头路出了院子。
出了院子,朝北有门洞,估计这又是一处堡子的堡门,堡内相连的几处院子应该又是一大家子人,独立成堡。
对于城里长大的90后来说,老村老院还是挺稀奇的。
重新回到清代梁国瑞家的小巷,探究其中的一处院子。
院子里住着一对老夫妇,老人说这处院子是孩子们买下来让他们住的,并且花了2万元做了修缮,他们的5个孩子都到城里谋生了。房子的主人在修缮时还是按照老宅的原结构进行的维修,很有保护意识。
房顶的西侧有个小门,老冀很好奇,征得老人的同意架梯子爬上去看个究竟。
这就是通过房顶的小门上看的房顶。
站在房顶环顾四周。
00:12
老人讲这四处院子都是清代梁国瑞家的,占地8亩,是清嘉靖十六年同时建起来的,也是梁家滩规模最大的宅子。梁家最鼎盛时期日进50两白银。清末,梁家的后人抽大烟败落了,院子也就一处处卖了。
房顶上还有影壁,可见当年梁家的繁盛。据记载,梁家祖先梁国瑞是靠远赴安泽县开发三四百亩土地挣得第一桶金,后来做买卖,经营木材、小商品、日杂等逐渐积累的财富。
看完了房顶,老人热情邀请我们进家里坐坐。
大爷83岁,精神矍铄,腿脚灵活;大娘74岁,同样十分精神。老两口把窑洞里也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大娘还慷慨的拿出自家产的纸皮核桃往我们手里塞。
两位老人友好地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外。
修缮过的大门
重新回到堡门外河边的关帝庙。旧时往来平遥、沁源的古道就是沿河边的路,这座关帝庙显然占据了交通上最好的位置。这是个标准的四合院。南部对外开三口窑洞,细看是个山门兼倒座戏台的组合,估计是后来市场繁荣,三口窑都成了门面房,过道被封,进庙改走东侧门。
东西厢房各三间砖窑,前檐木构已坍塌。北面是五间砖窑,内部相连。砖窑内有前些年补做关公塑像。
窑上是三开间硬山顶房,可登高望远,俯瞰河流、村落。厢房边有踏道可到一层窑顶,进入二层房内。庙里有清代残碑,民国碑记,可见关帝庙的一些重修记事。
房间内墙壁上,民国十八年铭刻“大注意”,说明这里历代还真做过村公所。
庙内南侧是卷棚顶戏台,分隔前后台的木隔扇门窗上有匾额书“凤仪亭”三字。
戏台左右墙上原来都有精美壁画,可惜被黑板遮盖破坏,这种现象也常见。在村子里,这样的庙宇通常都被学校、村委会等占用。
沿楼梯上到关帝庙房顶,环顾俯视。
00:24
看完关帝庙,准备离开,再看一眼柳根河畔的老槐树。
柳根河把梁家滩分为东西两部分,房子修建以河西为主,河西地
梁家滩村白云寺古称西域寺,相传创建于唐,重修于明嘉靖十六年 (1537年)。门前两颗老槐树1200年树龄。
白云寺自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起,即由佛教临济宗掌教。临济宗是中国佛教历史上的一个宗派,它源于佛教禅宗。嘉庆二年重修山门时,山门额刻“白云禅院”,可为佐证。
白云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弥陀殿、大雄宝殿、观音阁内均有彩塑。寺坐北朝南,上载危崖,下临深谷,依山筑基,就岩起屋,南北高差30米,四进院落,层次有致,衢道能上下,回廊可周旋。层次有致,六十间殿宇尽藏于山坳丛林之中。
迦蓝亭内整块木头雕刻的巨型关公像。
寺内正在修缮中
寺内老僧刷着手机,两只喵星人慵懒地陪伴其左右。
古佛殿是寺内最高的殿宇,旁有东西耳殿,前有东西配殿,皆平房。古佛殿为五间砖拱十字窑,殿宇高耸无前檐,前面墙以砖砌,因其建于民国时期,故为仿“欧洲古典旋柱式”建筑。但柱间距离仍遵守中国古代建筑传统规制,以明、次、稍递减。古佛殿前墙的柱头上,有许多砖雕图案,如青狮、白象、日、月等,还有阳刻隶书“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圣中圣”、“天上天”。平柱上刻有楹联一副:“众善奉行,万缘净尽;诸恶莫作,一性圆明。”这种以汉民族书法及砖雕艺术同西方古典建筑造型艺术相融合,不失为东西方文化碰撞而产生的艺术珍品,在佛寺中罕见。
汉白玉雕像也融合中西方文化,雕刻精美传神。
古佛寺店内也在维修中
烟筒上的砖雕装饰兽
这个门楼是不是酷似《孙悟空大闹天宫》动画片中孙猴子变的寺庙,老槐树是老孙的尾巴变的。
古佛殿后院,是僧人生活起居及平时打禅的地方。出僧房院旁门往北为塔院,现存6座舍利砖塔,均为六边形须弥座,上有类似喇嘛塔类型的扁圆形塔身,再上有相轮和塔刹,只是居中一塔不同,扁圆塔身缩小,上边是两层六角形塔身。各塔均有塔铭,可惜均不存。初步判断为明清时僧人塔。
白云寺门前是一个深谷,有两股山泉就从寺西南面的山谷里渗出,形成水潭和小溪,冬季,这小水流大多成冰瀑,又是一景。在山泉出处的北面山坡台地上,还散布几座大小僧塔。白云寺内外都在修葺中,配合梁家滩古村落的开发,希望未来这里会焕发勃勃生机。
晋中市2017 年冬季清洁采暖 “以气代煤”
到2017年10月底,完成晋中市所辖11个县(区、市)70个乡镇(办事处),309个村(社区),110834户冬季清洁采暖“以气代煤”工程任务,完成清洁采暖面积775.68万平方米,减少燃煤44.3万吨。
实施区域
榆次区:5个乡镇(张庆乡、修文镇、郭家堡乡、东赵乡、乌金山镇),19个村,10811户。
介休市:6个乡镇,2个办事处(义堂镇、绵山镇、城关乡、宋古乡、张兰镇、连福镇、西关办事处、西南办事处)26个村(社区),20000户。
灵石县:5个乡镇(两渡镇、翠峰镇、静升镇、马河乡、王禹乡),25个村,10017户。
平遥县:古城内及8个乡镇(古城内、古陶镇、岳壁乡、中都乡、南镇乡、段村镇、襄垣乡、卜宜乡、洪善镇)26个村,20000户。
祁 县:6个乡镇,4个办事处(昭馀镇、城赵镇、东关镇、西六支乡、古县镇、贾令镇、昌源城区、丹枫城区、麓台城区、开发区),43个村(社区),10000户。
太谷县:1个乡镇,3个办事处(明星镇、北城区、白塔区、南城区),20村10000户。
寿阳县:11个乡镇,1个管委会(朝阳镇、南燕竹镇、宗艾镇、温家庄乡、平头镇、景尚乡、上湖乡、松塔镇、解愁乡、西洛镇、平舒乡、丹凤管委会)30个村,8000户。
昔阳县:1个办事处,2个乡镇(城区办事处、大寨镇、乐平镇)16个村(社区),8000户。
和顺县:1个办事处,1个乡镇(城区管委会、义兴镇),14个村,3000户。
左权县:10个乡镇(辽阳镇、龙泉乡、寒王乡、羊角乡、拐儿镇、芹泉镇、麻田镇、石匣乡、粟城乡、桐峪镇)72个村,8000户。
榆社县:1 个乡镇,1个办事处(箕城镇、城管委),18个村(社区),3000户。
各县(区、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改造任务及入户调查情况,对列入任务清单村庄(社区)的改造方式、户数等在总任务不变的条件下进行调整。鼓励各县(区、市)进一步扩大改造范围,力争早日实现辖区内“清洁采暖全覆盖,燃料煤炭全清零”。
任务分工
(一)“以气代煤”供热改造
实施“以气代煤”供热改造的供气企业必须主体合法,依法合规经营,持有《燃气经营许可》,具有安全服务保障能力。“以气代煤”供热改造采用管道气为主、液化天然气(LNG)和压缩天然气(CNG)为辅,最终实现“以气代煤”管网全覆盖。改造方式以单户采暖为主(可同时实现采暖、炊事),供暖设备主要采用壁挂炉的方式进行;也可采用燃气锅炉替代燃煤锅炉以集中供热的方式进行。
牵头部门:市发改委
责任单位:各县(区、市)人民政府
(二)鼓励其它清洁能源供热改造
鼓励尝试国内外先进清洁采暖技术,利用太阳能、液化石油气(LPG)、沼气、煤层气、地源热、空气热等清洁能源进行居民供热改造,逐步拓宽清洁能源供热领域,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清洁能源供热体系。利用其它清洁能源供热改造的居民户数可计算为“以气代煤”改造任务(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除外)。
牵头部门:市发改委
配合部门:市规管局、环保局、经信委
责任单位:各县(区、市)人民政府
(三)逐步扩大“禁煤区”
所有完成清洁采暖改造的农村(社区)要严格控制各种形式的原煤散烧,打造“无燃煤村”,并根据国家、省、市相关规定逐步划入“禁煤区”范围,确保环境空气质量有效改善。
牵头部门:市环保局
责任单位:各县(区、市)人民政府
(四)房屋墙体节能改造
为保证冬季清洁采暖效果,各县(区、市)人民政府要鼓励引导居民对无保温房屋实施门窗、外墙保温节能改造。
牵头部门:市住建局
责任单位:各县(区、市)人民政府
补贴政策
(一)燃气价格补贴
对完成“以气代煤”采暖改造任务的县(区、市),可给与居民用户燃气价格补贴。燃气价格补贴政策暂定三年(2017年12月—2019年12月),相关费用由市、县两级政府各承担50%。具体标准如下:
对居民采暖用气,按照采暖用气实际使用气量给予1元/立方米的气价补贴,每户每年最高补贴气量1120立方米。
(二)用户改造补贴
对完成“以气代煤”等清洁供热方式采暖改造任务的县(区、市),可一次性给予工程实施企业改造建设补贴,主要用于居民户内采暖设备购置及配套附属设施建设。相关费用由市、县两级政府各承担50%。补贴资金由县级政府统筹使用,具体补贴程序及方式由县级自行制定。改造补贴政策2017年12月31日前有效。庭院(房屋)以外配套输气(供热)管网、供气站建设改造费用由供气企业、供热公司承担。具体标准如下:
按每户补贴6800元计算(户内采暖设备4000元、庭院内管网及初装费2800元)。
(三)补贴发放程序
各县(区、市)完成“以气代煤”改造工程后,由市环保局组织相关部门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对改造户数和清洁取暖方式进行认定,并出具任务完成认定文件。市审计局同时对采暖改造工程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市财政局根据任务完成认定文件核实的改造户数及审计部门审计报告,按照补贴标准一次性将市级补贴资金下拨各县(区、市)财政专户,由县(区、市)负责补贴资金的发放。
组织实施
各县(区、市)人民政府承担工程实施主体责任。相关部门、企业认真做好工程实施的配合工作。
6月30日前,完成调查摸底、《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和工程建设相关准备工作。
6月30日—10月7日完成工程实施工作,具备通气条件。
10月8日—10月20日前完成工程验收。
10月21日—12月31日,发放补贴资金。
协同发力优化文物建筑保护检察路径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做好散落文物建筑保护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文物保护政策的现实需求,是检察机关讲政治的具体体现。平遥古城是中国古城,更是世界文化记忆。做好古城外散落建筑文物保护工作,是检察机关回应时代呼唤的积极行动,更是对民族和子孙后代负责的典型表现。结合地区特点,针对散落文物建筑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强化刑事检察“治已病”,精准规范开展公益诉讼“治未病”,以“我管”促“都管”综合推进一体化保护大格局建设,多措并举将散落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落到实处,是检察机关讲政治、重担当的具体体现,更是时代赋予检察机关的历史重任。
加大打击文物犯罪力度,突出司法保护
由于对散落文物保护不够,针对壁画、石鼓等散落文物的犯罪屡见不鲜。近年来,山西通过连续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有力震慑了破坏文物犯罪,取得良好效果。具体到平遥,西良鹤村龙天庙和东凤落普照寺壁画被盗案一度被社会广为关注,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刑事检察职能,加强散落文物建筑保护。
充分发挥刑事检察职能,坚决打击文物犯罪。检察机关深刻认识到文物盗窃、走私等犯罪行为对于本地区散落文物建筑的严重破坏性,办案过程中,在夯实证据基础形成完整证据链、查明犯罪事实的基础上,严格区分“盗”与“贩”的不同,综合考量犯罪动机、犯罪手法等,准确定性,严厉打击,形成对地区内涉文物犯罪的高压态势。正确运用大数据模型,积极排查违法犯罪线索,深挖行政处罚背后隐藏的文物犯罪。时刻关注文物犯罪网络化的新动向,督促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收藏品网络交易等的监管,及时发现可疑线索,有效实现行刑对接。
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全链条打击。深刻认识文物犯罪与其他刑事犯罪相比团伙特征更为突出、协作配合更为突出、产业链条更为漫长、上下游犯罪联系更密切等特点,避免“就案办案”,主动履职深挖犯罪链条。重视发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优势,在依法对初次犯罪、仅提供体力劳动的外围犯罪分子进行处理的同时,积极引导其主动交代线索,查清上下游犯罪,查清核心成员,深挖每一起文物犯罪案件背后的犯罪团伙。
坚持依法能动履职,推动基层治理。针对每起文物犯罪案件应重视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案件背后反映出的古村落保护与城乡建设、民生发展等的普遍性矛盾,从源头治理的高度及时向相关部门、基层组织等提出具有合理性、可行性的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其发挥应有职能,补齐短板漏洞,真正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推动协同作战,发挥公益保护作用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多部法律对检察公益诉讼作出了授权性规定,最高检在《关于积极稳妥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各地检察机关要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进一步深化探索,加大办案力度。2021年,最高检发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在明确将文物和文化遗产领域作为检察公益诉讼领域重点,增强社会公众文保意识的同时,有效激活了政府对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更为基层检察机关办理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件提供了指引。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多角度主动开展散落文物建筑保护。
强化办案“亲历性”,摸清散落文物建筑底数。公益诉讼是走出门才能精准做好的检察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是做好文物建筑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关键。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干警要在文物保护部门提供的文物建筑分布情况为底本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不同年代文物建筑分布脉络,掌握详实文物资料,消除散落文物盲区,坚决防止“纸面文物建筑”的出现。针对已经出现完全坍塌、完全翻修等已经没有文物价值的散落建筑要及时建议销号,防止出现挤占、套用文物保护资金的情况,针对具有文物价值但是尚未纳入保护范围的,要积极建议文物保护部门建立相应保护档案,纳入保护范围,做到自己掌握资料的真实全面。
依法“对症下药”,督促有效履职。散落文物建筑保护级别不同,所处环境不同,亟需保护的原因也不同,这是调研走访时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以平遥三处散落建筑文物为例,地处洪善镇冀郭村的麓台塔为宋庆历年间遗物,近年来已经出现倾斜迹象,调查走访时检察人员了解到其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严格受文物保护修缮相关条例限制,虽然已经制定修缮方案,但需上级批准以后才能启动修缮工程,因此实际上修缮工程暂时无法启动。地处平遥县襄垣乡长则村的普明寺为明代遗构,殿内据记载原残存61平方米明代佛教壁画,现场调查时发现虽然其主体结构已经修缮完整,但受“修旧如旧”文物修缮原则制约,其主殿门窗仍保持着原有木质结构,并没有加装玻璃等必要设施,在常年冷风侵蚀下其残存壁画面积进一步缩小,断裂、空鼓等情形明显,多处原来相对清晰的壁画已经模糊难辨。地处平遥县卜宜乡的白云寺周围分布着多座墓塔,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经过走访发现,坐落在寺庙对面的怡山大和尚灵塔等虽然在2013年评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有明确的保护单位,但因为位置偏僻实际长期处于脱管状态,风化破损明显,周围并没有完善的保护设施。综上不难发现,虽然散落文物缺乏保护程度结果相同,但是在具体原因上不尽相同,因此必须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准确分析不同文物保护面临的困境,才能找准责任部门、责任人进而对症下药,“因案施策”,在督促履职的同时实现精准履职,不仅要防止出现检察建议千篇一律、针对性不强、操作性不高等一纸空文现象,更要防止出现以回函代替建议落实的情况出现,适时展开检察建议回头看。
以“我管”促“都管”,形成保护合力。文物建筑保护需要资金、技术、人力等多方面投入,这就决定着散落文物建筑保护不是检察机关的独角戏,更不可能凭借一家之力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协作意识,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支持,推动形成保护合力。要深刻认识文物保护资金从国家到省市县投入递减的现状,推动财政部门落实资金投入及监管,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应有作用。要认识文物建筑修缮的技术要求,推动文保部门落实专业维修、及时维修、日常维修。要充分发挥村委等基层治理力量作用,做好日常保护工作。
发挥法治宣传作用,集聚民间力量,推动形成文物保护大格局
办精品案件,提升文物保护案件的社会影响力。要积极办好古村落散落文物建筑类公益诉讼案件,办成精品案件;要积极探索与文物保护等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发布此类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提升此类案件的社会影响力。要加强法治宣传,加大以案释法力度,加强该类案件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的宣传力度,结合发生在本地区的案件进行普法,真正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效果,用发生在本地区的文物犯罪案例为反面教材,提高村民文物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引导其主动参与地区文物村落保护,共同守护乡村记忆,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古村落散落文物建筑的社会氛围。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同多元主体共同推进。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在日常履职深入乡村的过程中注意排查散落文物建筑保护隐患,引导村委等积极履职。通过联席会议建立散落文物建筑保护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开展数据分析,会签相关文件,积极督促文物保护等部门建立古村落散落文物建筑“地图”,协同多元主体共同推进相关公益损害问题的系统性解决。积极推动落实山西省“文明守望工程”,鼓励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文物认养的方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充分发挥市场资源的应有力量。
改变理念,推动乡村振兴与文物保护共同发展。围绕地区发展,结合正在开展的乡村振兴工作,探索散落文物保护性开发,积极整治文物周边环境,做到保护好的同时开发好、利用好,将古村落散落文物建筑与发展大环境需求高度融合,进一步融入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大局,让散落文物建筑焕发新的生机。
(作者单位:山西省平遥县人民检察院)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