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EMPA)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基于钙钛矿和铜、铟、镓和硒(CIGS)的四端串联微型模块,孔径面积约为2平方厘米,几何填充因子超过93%。
研究人员Fan Fu表示:“开发可靠的柔性钙钛矿-CIGS薄膜串联组件,关键是在柔性聚合物箔上制造透明近红外(NIR)钙钛矿型太阳能组件。”实际上,Empa薄膜和光伏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克服困难,能够在柔性底板上进行激光制图,因此,可以在聚合物薄膜上识别最初的全激光划线单片连接近红外透明钙钛矿微型模块。
串联面板中使用的钙钛矿微型模块是在柔性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PEN)衬底上制成的,该衬底装在p-- i-- n器件设计的玻璃基板上。据介绍,这种排列表明近红外区域的吸光率减少。
研究人员利用热蒸发的巴克敏斯特富勒烯(一种分子,也称为C60)来制备电子传输层(ETL)。为了在透明导电氧化物(TCO)溅射过程中保护底层免受离子损伤,通过原子层沉积(ALD)在C60的顶部设置二氧化锡(SnO2)缓冲层。此外,还使用P2划片来建立连接周围子电芯的通路,使用P3划片来隔离子电芯之间的背电极。
该微型模块的功率转换性能为10.8%,在近红外范围内的平均通道超过75%,是串联应用的理想选择。“更厚的宽带隙(WBG)钙钛矿吸收器具有一流的光电主场(optoelectronic homes),可以提高NIR微型透明模块的光收集能力。”
将钙钛矿模块与CIGS模块相结合,可实现15.1%的效率。该瑞士研究团队强调:“该柔性4T钙钛矿-CIGS微型模块的效率为18.4%,超过了钙钛矿和CIGS独立微型模块。相对于钙钛矿和CIGS独立微型模块,实现了7.5%和3.3%的绝对效率增益。”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柔性钙钛矿-CIGS串联微型模块,有望用于多用途、轻量化应用,如移动和可穿戴电子、结构和车辆集成光伏(BIPV和VIPV)、物联网(IoT)和房间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