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3400亿元国家芯片大基金的投资版图成绩与争议中国芯片基金

2014年9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正式设立,基金分两期运作,一期规模1387.2亿元,二期规模2041.5亿元。

这支总金额超3400亿元的基金,在业内被称作“大基金”,自设立起,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产业投资基金,就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就是这支规模巨大、头顶国字号光环的大基金,在22年却遭遇巨大变故。2022年7月,自大基金管理公司总裁路军被带走调查起,至22年9月, 三个月内大基金相继有7名高管被带走调查。如此密集的高管腐败事件,一时间将大基金推向风口浪尖,引起行业巨震。

那么,在反腐风暴背后,大基金究竟是什么,主要投资了哪些领域,投资效果到底如何,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本篇将就此一一展开介绍。

1、总规模3400亿元的国字号大基金

在所有行业类别里,芯片行业是个特殊的存在,特殊就在于这个产业不仅投资风险大、回报周期长,更在于投资金额巨大。芯片领域的投资基本都是大手笔,我们耳熟能详的两长一芯(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中芯国际),每个投资额都远超千亿,2016年长江存储项目落户武汉时,宣布的投资额就为1600亿元。

正是由于上述特殊性,导致不能仅靠市场化资金去支持芯片产业发展,必须同时依靠政策性资金的支持。社会资本通常资金规模小,且追求高收益,追求短平快的退出,并不适应芯片产业发展的逻辑,而国有资本为贯彻国家战略,完全可以长期支持产业发展为目标,对产业实现高额、稳定、不计回报的投入。

在此背景下,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明确提出要设立国家级基金来扶持芯片产业发展,同年9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即大基金正式成立,一期规模1387.2亿元。2019年10月,在大基金一期接近投资完毕的时候,大基金二期接续设立,而且规模更大,达到2041.5亿元。

大基金基本情况

鉴于二期现在仍处于投资过程中,而一期已投资完毕,所以本文仅聊聊大基金一期的情况。

从资金来源看

,大基金一期的出资阵容极度豪华,鲜明地体现了国家意志,不仅包括国家级资金,如财政部就直接下场,出资360亿元成为第一大股东,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三大运营商等央企也都是出资主力,还包括各地政府资金,如北京亦庄国投、上海国盛集团和武汉金融控股等地方国企亦出资不菲。

大基金一期核心出资主体

从管理运作看

,直属国务院领导、在三大政策性银行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开放银行,则是大基金的操盘手。大基金的基金管理人为华芯投资公司,华芯投资由国开金融控股,持股比例为45%。华芯投资的高管团队亦大部分来自国开系,如时任国开基金副总经理的路军,即出任华芯投资总裁,时任国家开发银行评审四处处长的任凯,即出任华芯投资副总裁。

可以看出,作为妥妥的国家队,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大基金,无论是出资背景,还是管理团队,均是顶配,展示了国家对芯片产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2、强悍的投资成果和业绩

同样,作为一支拥有庞大资金规模的国家级基金,大基金的投资策略也尽显特色。大基金主要面向集成电路行业,做偏中后期、成熟项目的投资,基本投向每个产业链环节中的龙头企业,也就是说,大基金主要投资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名气的企业,而不会去投资处于早期的默默无闻的中小企业。

在这个投资策略的支撑下,自2014年12月投资第一家企业长电科技(国内封测行业第一)以来,大基金共投资了82家集成电路企业,投资总额1343亿元,这82家企业基本分布在集成电路产业所有环节。

从细分行业来看,芯片制造、设计及封测是大基金投资的核心领域,尤其是芯片制造行业。

在芯片制造领域

,大基金一期投入资金最多,投资金额超650亿元,占了基金规模的一半左右。其中,国内芯片制造领域的知名企业,如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长江存储、三安光电均是大基金的重点投资对象,仅对中芯国际一家企业,大基金的投资额就高达230亿元,而对华虹半导体、长江存储、三安光电的投资额则分别为175亿元、135亿元、64亿元。

在芯片设计领域

,大基金的投入则排名第二,共花费了约265亿元,投资企业21家,核心投资企业包括手机Soc芯片龙头紫光展锐(100亿)、指纹芯片龙头汇顶科技(28亿)、卫星导航芯片龙头北斗星通(15亿)、存储及MCU龙头兆易创新(15亿)、EDA龙头华大九天等核心企业。

在芯片封测领域

,大基金则投资了110亿元,国内封测产业三强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及华天科技都得到了大基金的资金扶持。

而在集成电路的主要支撑环节,

即材料和设备领域

,大基金一期相对投入较少,共投资企业17家,投资金额合计60亿元,主要投向了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沪硅产业等明星企业。

此外,剩余260亿元资金,大基金主要以母基金形式参与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方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或者通过设立投资平台间接投入重要项目,在国内芯片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芯鑫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同样是由大基金发起设立。

大基金一期投资布局

从地域分布来看,大基金的投资也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和分布格局高度关联,上海作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一城,得到的支持力度最大,大基金一期共投资上海芯片企业25家,其次投资较多的则是江苏、北京、广东、浙江等地企业。

那么,在花费超1300亿元投资了82个企业之后,

大基金的收益情况到底怎么样

,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捣鼓一下,在大基金一期已投的82家企业中,包括34家上市公司和48家非上市公司,由于未上市公司暂时没法计算收益情况,我们仅能从上市公司角度大致测算大基金的收益。

从上市公司角度看,大基金一期对34家企业的投资,共花费410亿元,而大基金持有的这34家上市公司的股份,截至2022年12月,期末价值就已高达1420亿元,投资收益率接近245%。

可以看出,即使只统计对34家上市公司的投资,大基金就已经回本了还有点盈余,如果再加上持有的48家非上市公司的价值,从收益角度来看,大基金可以说做的非常不错。所以,大基金一期的投资业绩还是非常好看相当彪悍的,不仅没有亏钱,还获取了大额的投资收益。

投资上市公司收益情况

至于为何能取得这么高的收益,主要与大基金的投资时点和投资策略有关。大基金一期的投资基本是在2015-2019年完成的,这个时期,正值中国资本市场的超长低迷期。A股在2015年冲破5000点后,随即泡沫破灭,此后整个资本市场处于惨淡萎靡的状态,不论二级市场还是一级市场,整体估值并不高。

况且在当时,中国半导体产业,还是一个不受资本待见的产业,投资半导体的机构少之又少。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加上自身的地位,大基金就能够以较低的估值投资企业。

然而就在大基金一期基本完成投资,也就是2019年之后,资本市场环境即刻发生了变化,A股迎来了一轮久违的小牛市,很多股票开始上涨,半导体行业的估值随即水涨船高。

更加推波助澜的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芯片供应链断裂,全球芯片出现严重短缺,爆发芯荒,叠加华为受到美国极端制裁,集成电路产业一时受到高度瞩目,瞬间站上了时代的风口,不仅国家和地方重视,各种资本更是跑步进入半导体赛道,甚至出现了“无人不投半导体”的盛况。

在这样的背景下,芯片企业的估值开始直线飙升,大基金当人也受益于此,取得了丰厚的投资收益。

例如,2014年底,大基金投资国内刻蚀设备龙头中微半导体公司时,投资金额为4.8亿元,持股比例则超过20%,也就是说,当时中微公司的估值才24亿元左右,这个估值放到现在是不可想象的。作为对比,目前中微公司在科创板的市值高达765亿元,仅在中微公司身上,大基金的投资收益就高达23倍。

总体来看,随着集成电路产业从彼时的牛夫人,变成现在的小甜甜,出于投资时的低估值,以及当前半导体产业的高估值,大基金一期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整体收益,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3、外界争议与批评不断

事与愿违的是,尽管取得了不错的投资成绩,但自从设立以来,围绕大基金的争议就没断过,而争议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

一是大基金对中小企业支持较少。

上文提到过,大基金的策略就是只投成熟项目、大项目,不做早期风险投资。

然而集成电路是个复杂的行业,不仅产业链条长,而且细分环节多,如我们熟知的晶圆制造设备,就包括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等10多个大类,更不必说这些设备里包含的成千上万的零部件,那么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就需要所有细分领域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并不是光扶持几个龙头企业就能解决目前的困境。

因此,大基金不投中小企业的策略,招致了不少的质疑和批评。对大基金而言,为什么不愿意投早期项目呢?主要还是因为早期项目投资风险较大,成功概率低,而且早期项目投资金额普遍偏小,大基金一期1300多亿元的规模,如果用来投资中小企业,就算1个企业投资1亿,需要投出1300个项目,这样的操作不仅费时费力,最后的投资收益也完全不好把控。

二是不断在高位减持套现。

大基金一期的投资期限为10年,前5年为投资期,后5年为退出期,也就是说从2020年开始,大基金就要逐步考虑从项目退出了。

所以,在2020年后,我们经常看到A股的集成电路上市公司,发布关于大基金的减持公告。比如2017年11月大基金入股了汇顶科技,然而仅过了2年左右,在2020年1月至10月,大基金即两次减持汇顶科技,套现了超20亿元。

频繁的减持退出,自然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不满,因为大基金的减持,显然对上市公司股价是利空消息,许多人开始批评大基金是投机者,作为国家队公然带头做短线,不断低买高卖、扰乱市场,对这个现象应该怎么看呢?

显然,作为国家队的大基金,为了完成支持产业发展的战略使命,需要长期投资,因此不能把商业利益作为唯一追求。但这并代表大基金不需要追求盈利,大基金在完成战略使命的同时,仍然需要兼顾盈利性。

因为只有不亏损、获取收益,大基金才能收回本金,用收回的资金继续设立新的基金,形成滚动投资的模式,这样才能持续且更好地支持产业发展,而不是只做一锤子买卖。所以,大基金在资本市场的减持,可以说无可厚非,不应该遭到太多的责难。

其实,我们也看到,在大基金一期投资完毕后,大基金二期很快就设立了,而且基金规模更大,这应该也是对一期投资成绩的一种肯定。

三是腐败问题频繁出现。

在2022年7月至9月,大基金陆续有7名高管被查,包括华芯投资总裁路军、曾任工信部电子司司长的大基金总经理丁文武等,说是集中式、扎堆式腐败也不为过。

这也导致大众对大基金的声讨,在美国持续对产业极限打压,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严峻外部挑战的重要关口,承担推动产业发展重任的大基金,却接连内部失守、多人腐败,确实令人失望,打击了国内芯片产业发展的士气。这也表明,这支中国最大的产业基金,内部管理机制已出现不少问题,必须及时进行修补和完善,才能继续前行。

4、总结

总体来看,在2014年,设立大基金,以私募股权基金方式,投资支持芯片产业发展,是一种创新型的财政投入方式。

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除了国家02专项对产业基础创新的投入,政策层面对芯片产业的资金支持比较缺乏,社会资本层面的投入更是严重不足,而大基金的设立,则结束了这样的不利局面。

大基金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不仅运用国有资金投资芯片企业,而且广泛带动各地政府及社会资本加大对芯片企业的投资力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芯片产业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

同样作为国有资金支持的方式,相比于以前粗暴、无偿的财政补贴机制,大基金则采用投资入股的方式,直接成为被投企业的股东,这样即扶持了企业的发展,又可以从企业发展中受益,最终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在基金拿回本金和收益后,就可以继续滚动、设立新基金,投资更多的企业,如此就形成了一个稳定持续的投入支持机制,对产业的长期发展十分有利。

与此同时,大基金能够发挥的作用也不应该被过分夸大,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金融起到的核心作用就是资金支持,而资金只是企业所面临众多难题中的一个而已,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资金,政策、人才、基础研究、科技创新等每一个要素都很重要。

所以大基金也不是万能的,除了给企业提供资金,在其他方面,大基金能发挥的作用也是相当有限。而人才、技术等因素,都需要整个产业界的共同努力。

至于在大基金管理运作过程中,出现的投资期限较短、对中小企业投资不足等问题,则关系到大基金的定位,关系到大基金的制度体系设计,需要相关人士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完善,而对于出现的腐败问题,则必须始终保持零容忍的态度。

自动测量仪器

影像仪

上海影像测量仪质量好

ogp非接触式光学影像测量仪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