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周末好。早上被拉去做了核酸检测,这次只是刮了刮口腔,一点不难受,挺好的。
闲着也是闲着,想写篇恒瑞医药的分析文章,毕竟已经上车卧倒了,总要给自己和战友们充值一点信仰。本文会写的比较长,完全读完可能需要点耐心。
本文主要讲两点:
1、恒瑞的合理估值在什么区间?2、基本面发生变化,恒瑞未来是否还可期?
一、先来看一下恒瑞股价的前世今生:
2000年10月18日上市,向前复权之后看到如下季线走势图,最低-0.49元,最高97.23元;向后复权,最低14.66元,最高5764.57元,涨幅39221%。
22年创造近392倍的股价涨幅,这些年“医药一哥”的称号名副其实。
97.23,历史顶点,大楼轰然倒塌,周五收33.93,跌幅65.1%,公司股价遭受上市以来比较大的重挫。一代药王,这波从97.23跌到33.93,跌出了花样,跌出了境界,同样也跌花了众多基金的净值……
为什么会跌成这样?
一家行业龙头股跌成这样,一定是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里面的大户不断卖出造成了股价一路下挫。改变恒瑞基本面的主要两个因素是
医药集采和政策导向变化
。
简单叨叨一下这两个因素:
1、医药集采,国家为了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监督管理,遏制药品购销中的歪风邪气,保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制定的
由政府统一采购
的相关规定。
以前药品采购是由每个医院自己做主,买什么、买多少、找谁买,这些事都由自己说了算。而现在由国家组织的多省份带量集采,明确采购数量,让企业针对采购目标来报价,价优者得。
医药集采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降低常规药的药价,让广大老百姓能用得起,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
对于医药公司的影响,短期是打压,毕竟中标的产品销售价格会大大打折,利润不如从前丰厚,不容易躺赢了。长期来看反而是利好,因为集采可以降低销售成本,相当于薄利多销;另外也可以花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研发中,做利润更高的创新药。
2、政策导向变化,是指国家鼓励医药公司发展创新药,另一方面打压仿制药的盈利空间,目的是引导企业深耕行业,多搞盈利空间大的创新药。
国内多数行业的发展过程都差不多,先仿制国外技术,然后依托国内巨大市场基础快速发展、搞钱,手头宽裕之后投钱搞研发图创新。这也是较为理性的发展路子,方向是没问题的。
恒瑞这些年一直是ME TOO老大,但能不能在未来成为创新药界的老大,现在是一个问号。这也是市场投资者的担忧,反应到股价上就是从峰值下跌了65.1%,并且目前看也没有止跌企稳的迹象,底部在哪里还真不好说。
二、恒瑞基本面数据
1、毛利率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数据,医药制造业的毛利率87.88%,在集采背景下这个毛利率会下降,但到底会下降多少,还要等2021年报出炉。
me too药有多挣钱,从那么高的毛利率就能感受一二了。我想说的是即便毛利率下降50%,依旧可以活得很好。
2、净利润
截至2021年6月30日净利润26.68亿,2020年6月30日净利润26.62亿;2021年9月30日净利润42.07亿,2020年9月30日净利润42.59亿。
过去稳定增长的势头减缓,可见集采的影响还是有的,但并不伤筋动骨。
3、营业总成本
这里我看研发费用,由2020年9月30日的33.44亿升到了2021年9月30日的41.42亿,妥妥的每年都在持续增加研发费用的投入,这是未来可能研发出更高利润创新药的前提。
4、十大股东持仓
前十大流通股东共计持股40.55亿股,占比流通股比63.57%,这里并不是网上调侃的散户集中营,其实还是大资金们的后花园。
三、恒瑞的合理估值区域
想要精确的测算合理股价是很难的,但不妨碍我们简单的去估算大概区域。
下图是恒瑞和复星医药过去十年的市盈率对比走势图,恒瑞市盈率最高时超过100倍,那显然是站不住的,所以这波估值回调也是合情合理。但凡事都有度,目前市盈率已经跌回十年前水平,也就是40倍以下(周五收34.5倍左右)
30-40倍的医药公司,还是曾经的一哥,我觉得有吸引力了。我不知道哪里是底,但估值已经值得潜伏了。
最后回答开文提的第二个问题:
基本面发生变化,恒瑞未来是否还可期?
我觉得未来依旧可期,恒瑞正在借着仿制药的盈利逐渐迈入创新药的大门,过程可能伴随阵痛,但方向是对的,也是符合国家鼓励支撑的自主科研创新总思路。
总结一句:大哥只是摔了一跤,趴一会缓一缓,站起来还是一条好汉。
(本文仅个人观点,理性阅读)
#股票#
#我要上 头条#
#今日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