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球金融市场“黑天鹅”频飞。
本周伊始,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割的西德州中质原油(WTI)期货价格创下新低跌入负值,让全球投资者再一次见证了历史。北京时间4月21日凌晨2时30分,WTI 5月原油期货结算价收报-37.63美元/桶,每桶暴跌55.90美元,跌幅305.97%。
事实上,在本周美油跌入负值之前,自1月开始国际油价就在持续震荡下行,即使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与俄罗斯等非OPEC国家组成的“OPEC+”重启减产协议,也没能对油价带来太多提振。分析本轮的油价下跌,要从供需关系和储油及运输成本两方面看。
石油的储存和运输成本的持续飙升,是导致此次美油暴跌的直接原因。
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需求枯竭影响下,运输存储原油的成本大幅提升,这是美油跌至负值的直接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大众常说的“国际油价”,并不是石油现货实际价格,而是国际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的结算价格,期货与股票类似,但不同的是期货合约的生存周期是有限的不能像股票一样长期持有,到合约最后交易日后就要交割。北京时间4月22日凌晨,美国原油5月期货协议将过期。如果在此之前不选择平仓,那么就将进入实物交割阶段。但目前全球储油设施已接近饱和,运输存储成本巨大,交易者为避免现货交割提升成本而抛售五月合约,导致价格崩盘,进而出现我们所看到的的“负油价”。
目前,全球的石油储存空间已是捉襟见肘。IHS Markit预计,按照当前的供求速度,2020年上半年,原油库存将增加18亿桶。剩余的存储空间估计仅有16亿桶,届时生产商将被迫减产,因为到6月份,就将没有空间来存放无人需要的石油。这带来了原油储存成本的飙升。来自拥有北美最庞大的原油仓储设施库欣地区的数据显示:期限为12到18个月的石油存储成本为每桶每月60美分,但6个月之内的短期存储成本却为每桶每月1美元。成本更高是海上浮动存储成本,统计数据显示,超大型油轮(VLCC)平均运价已从2月中旬的每天3万美元,上涨到每天21万美元,涨幅高达600%。按此价格,每吨原油6个月在海上存储的成本约为57.33美元。此外,美油还面临陆运成本上升的难题,与布伦特原油主要依靠海运不同,美国得克萨斯石油属于“内陆原油”,开采后必须依托库存和内陆运输。而美国现阶段为抗疫而实行的隔离政策,使得陆运效率下降,运输成本大幅提升。运输和储存的成本已经超过了石油本身,使得交易商不得不贴钱出清,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不过,投资者也不需要过度惊慌。瑞银分析师乔瓦尼斯塔努沃(GiovanniStaunovo)表示。多数机构投资者已经移仓并关注6月份原油期货合约的交投,5月原油期货合约的交易量遭到稀释。流动性缺失以及最后期限瞬间加大合约价格的波动率,也催生了极端的报价。目前WTI市场的主力合约为6月期货合约价格仍在20美元/桶之上。
全球的石油供需失衡正在加剧,这是油价持续下行的根本原因。
全球储油空间饱和是石油供需失衡带来的,这也是1月以来国际油价下跌的根本原因。需求方面,全球石油需求正面临40年来的首次衰退风险。随着全球旅行禁令和供应链被破坏,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正在威胁经济增长和燃料需求。国际能源署(IEA)本月15日发布报告预计,4月全球原油需求同比降幅达到每日2900万桶,是1995年以来最低水平。不仅如此,报告称,5月和6月全球原油需求仍将大幅下降。OPEC上周发布的石油市场月度报告则预测,2020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降低685万桶,这将是自2009年和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石油消费首次出现年度下降;4月份全球石油需求日均减少2000万桶,为历史最大降幅。
供给方面,在石油需求的历史性枯竭下,OPEC+的减产协议目前来看只是“杯水车薪”。本月13日,OPEC+石油联盟宣布达成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产协议,会议达成的意向是先行减产970万桶/天。但约定的减产幅度并不代表着实际减产数量。从过去的情况来看,实际执行中减产规模还要打折扣。高盛指出,从表面上看,与OPEC+ 4月宣称的产出水平相比,这次减产970万桶/日意味着,5月产出水平将较4月下降1240万桶/日。但是与今年一季度的平均水平相比,约定的减产幅度意味着产量只会减少720万桶/日。假设5月OPEC核心成员能够不打折扣、完全履行减产协议,其他成员履约率50%,那么OPEC+的产量实际上仅比2020年一季度减少430万桶/日,这显然不足以逆转供需失衡的现状。
除了OPEC+,市场还寄希望于IEA购买石油以消化市场上一部分过剩的产量,此前市场预期国际能源署可能会购买数百万桶的原油。但IEA在上周三的报告中未提及此类计划,称“仍在等待有关减产计划和使用战略存储提议的更多细节”。
对于未来油价走势,高盛表示,未来几周石油市场将被迫经历“剧烈再平衡”的过程,储油空间接近极限将导致大规模减产,进而推动原油价格回升,负油价并非常态。高盛大宗商品分析师库瓦林(Damien Courvalin)表示,“这种变化将在数周而不是数月内出现,市场可能会被迫在6月前重新达到平衡。”中信证券21日发布研报也持相似看法,该机构认为,若海外国家4至5月陆续达到疫情高峰,随着需求恢复,油市有望在6月前后达到平衡,并在下半年去库存,油价中长期持续回升的拐点有望在二季度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