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领读团领读《穷查理宝典》DAY12
领读人:晚安
本文是查理于1998年10月14日在加州圣塔莫尼卡市米拉马尔喜来登酒店向基金会财务总监联合会发表的演讲。
内容梳理:
总体分为三个部分:
一、慈善基金投资现状
大型慈善基金的常规做法是在不借债的情况下把大部分资金投在那些可流通的美国证券上,主要就是股票。
聘请众多顾问来选择资金配置领域,提高投资多元化程度。
顾问又依赖投资银行的证券分析专家。
(高年薪=证券买家产生的手续费+交易价差+给投资银行的服务费)
二、慈善基金投资存在的问题
成本高昂:基金的实际资产增长率=股票指数化投资得到的年均实际投资回报率-因投资证券产生的成本率-捐赠率
但在投资高度分散化的情况下,股票指数化投资得到的年均实际投资回报率很可能落在一般和糟糕之间。
过度自信:
投资顾问认为个人业绩高于平均线,但事实正好相反。极其仔细的过程和所谓的专业态度反而会导致过度自信。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对冲基金对它高负债率的投资方法太过自信。以为自己拥有超人的才华和方法,而给自己选择了一些困难的航程。
三、三种现代投资选择
解聘投资顾问,减少投资的次数,转而对股票进行指数化投资。(尤其是那些每年的管理成本超过总资产的1%的基金。)
效仿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长期持有少数几家备受敬仰的国内公司,不过多地进行交易,把平均管理成本降低到资本总额的0.1%。
投资私募基金,对一些处在创办初期的高科技公司进行非杠杆式投资,利用财务杠杆对其他公司进行并购。依据相对价值策略对股票、债券和衍生品进行杠杆式投资。(杠杆收购隐藏风险:一是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时候,流通股容易引发灾难性的后果;二是现在的竞争过度激烈)
主要展开第二点:关于基金投资多元化的讨论。
正统观点:分散化投资是必须的。
芒格观点:
如果理性地认为购入成本更低,更关注长期绩效,将大量资金集中投资在几个最喜欢的选择上,那么长期收益会更出色。如果美国基金会从来没有卖掉它们创办者的股票,收益成绩会更好。世界上的好事并不是由基金会捐赠做成的,更多的是由基金会投资的公司通过日常经营完成。如果有基金会把大量的资本集中投给它仰慕甚至热爱的企业,不失为一种好的投资方式。
他几乎不直接进行海外投资。因为许多国家的股东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这在投资中是重要因素,不应低估。
高成本的复杂投资方式,即便会产生很好地收益,也很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反社会效应,青年人只着眼于收益丰厚的资产管理而对能给别人带来更多价值的工作不屑一顾。
最后他再次建议基金会对少数几家广受赞誉且名副其实的公司进行集中投资。
个人收获:
和李录在《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中传达的投资观点类似,选优秀的公司,和优秀的人相处,然后把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不要过多的铺开。认准了好公司以后投资并且长期持有,资本回报率更高。我们在自己的事业上也是如此,看到过一句话,人要在一件事情上做的非常好,就要早点放弃那些做的“还挺好”的事。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集中在一个锚点深耕,更有可能出成果。
结语:
以上就是超新星领读团领读《穷查理宝典》DAY 12的全部内容。
本篇领读稿作者为晚安,祝大家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