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岗纪事(8)】
列位看官,先随日报君温故一下咱宜昌城市发展的三个版本:
1978年,宜昌GDP仅有11.25亿元,1993年首破百亿元。因为“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的开建,宜昌由滨江小城市发展成中等城市。有人将其视为
宜昌城市发展的1.0版
。
1994年,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上马。2009年,三峡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宜昌GDP达到1272亿元。在三峡工程推动下,宜昌由中等城市走向大城市。也有人将其视为
宜昌城市发展的2.0版
。
当前,宜昌于建功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中实施第三次跨越,迈向现代化特大城市。这,将开启
宜昌城市发展的3.0版
。
宜昌新规划展览馆即将开放——三峡日报记者 李风 摄
轻轻拨开宜昌发展的历史云烟,再度品味“世界水电之都”、“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峡城市群”战略等,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离开高强度的有效投资,那么咱宜昌的“高颜值”恐怕会大打折扣。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日报君是信啦!
东风浩荡之下,速度激情交融。“十二五”时期,这匹“驾辕之马”在三峡宜昌策马奔腾。无论城区,还是农村;无论是江南,还是江北,均已留下深深的辙印。
现实
前几天,宜昌发改委的筒子们来报信说:今年1至9月,全市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107.35亿元
,增长
19.4%
。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投资
10570亿元
。
说到这儿,日报君友情提醒大家,务必瞪大眼睛看清白:不是1万多元,而是
1万多个亿
哟!而且这个投资总额,
是“十一五”时期的3.6倍
!
筒子们还说:在“十二五”期间,宜昌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稳居全省第2位是不会有多大问题的,增速将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预计今年全市可实现生产总值
3500亿元
,是
“十一五”末的2.3倍
。
引擎,竟如此强劲;动力,竟如此澎湃!
这五年来,逾万亿级的投资强度,催生了宜昌经济总量的量级巨变
。
重点工程与重大产业项目,两者并驾齐驱。瞄准全球及全国500强,紧盯“国”字号和行业百强,宜昌已经储备了一批实力雄厚的重大项目,形成了梯次跟进、良性循环的新格局。
又一个豪情奋进的五年,定格在历史的长空!
宜昌先后争取到园区循环化改造、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信息惠民、新能源、电子商务、生态文明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
10项
国家级试点示范城市
。
十大金光闪闪的“招牌”,让宜昌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大放异彩。纵观的宜昌的重大项目建设,可以说是:既有顶天立地,又有铺天盖地;既有皓月当空,又有繁星满天。
目前,“长江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被纳入国务院《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伍家岗、红花套、百里洲长江大桥和宜昌轨道三号线过江隧道被纳入《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走廊规划》……
也许有人会这样想:宜昌,如果再这样任性下去,即使不想“大强优美”都没人会答应!
高速发展的滨江之城——三峡日报记者 吴延 摄
胆略
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是香饽饽,自然是人见人爱、人争人抢。然而,僧多粥少,只有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10月9日,桃花岭饭店,四处弥漫着谋事创业的氛围。
在这里,宜昌召开
“十三五”重大项目谋划推进工作会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旭明,所有市级领导如数出席会议。
只见由市领导、县市区及“四大平台”、市直部门领衔制定的三本重大项目汇编,齐刷刷地摆在每个与会人员的面前。
会后,日报君用尺测量了一下,三大本汇编的总厚度达到了2.5厘米!
要着力打造发展引擎,夯实发展底盘。重大项目既要抓在手中,还要吃在嘴中;既要看到碗里,又要想到锅里!会上,黄楚平再度发出“动员令”:要坚持“一切围绕于项目建设,一切服务于项目建设,一切服从于项目建设,一切衡量于项目建设”理念,持之以恒的盯、坚持不懈的抓、全力以赴的攻。
项目怎样“争”
黄楚平指出:
在稳促调惠、转型升级的关键当口,必须举全市之力去争取重大项目。
要树立一流标准、开阔时代眼光、培育全球视野,把宜昌放到国际大背景、国内大气候、发展大趋势中来解读审视,把机遇优势变为竞争优势,把项目优势变为发展优势。
项目如何“抓”
黄楚平强调:项目争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敢想敢干的精气神,还需要能谋善断的硬本领,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抓项目的能力水平。要紧跟政策,确保项目“大”;要优化平台,确保项目“实”;要聚焦产业,确保项目“新”。
项目怎样
“拼”
黄楚平强调:要健全“责任链”,把重大项目谋划推进作为当务之急,建立责任清单,制定路线图,明确时间表,落实责任人。要完善“工作链”,完善项目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统筹推进;要畅通“要素链”,推进全面统筹、全市整合,着力打破要素瓶颈的制约。
马旭明表示:全市要紧紧围绕“一个现代化特大城市”、“三个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峡城市群中心城市)、“四个示范城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长江流域区域合作示范城市)这个目标,把宏观调控的普惠政策、先行先试的改革红利转化为具体项目。
在这里,日报君还要说个事。此前,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
曾多次评价宜昌凤凰浴火,是一个满弓待发的城市,任何工作都要拿出省级标准
。湖北争中部老大、当长江脊梁,宜昌作为“一主两副”重要支撑,应该当仁不让、一马当先。
事实上,咱宜昌就是这样的精气神!
建设中的至喜长江大桥气贯长虹——三峡日报记者 李风 摄
逐梦
提及
“十三五”规划
,要说是当前全国人民最关注的话题。
列位看官,请再次调整一下呼吸,随日报君打开宜昌“十三五”规划项目库:
全市已经规划并储备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7544个,总投资为
6.3万亿元
。
看到这儿,估计大家的小心脏是不是又受不了啦?千万别在意,咱宜昌就是这样“高大上”!
“十三五”马上开局啦,宜昌怎样再度刷新“颜值”,又在规划搞哪些子事?请接着往下看:
◆构建
长江三峡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规划重大项目9个,总投资902亿元。其中有总投资150亿元的从武汉经荆门至宜昌接郑万客专的沿长江快速客运铁路新通道;投资220亿元的西安至长沙铁路(十堰至宜昌至常德段);投资170亿元的郑州至万州铁路宜昌段;投资152亿元的三峡坝区旅游观光铁路;投资132亿元的宜昌三峡(江南、江北)翻坝铁路等。
◆构建
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
规划重大项目13个,总投资1591亿元。其中有投资800亿元的当阳核电;投资150亿元的宜都大火电;投资150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投资128亿元的光伏电站;投资50亿元的风力发电;投资80亿元的宜昌电网;投资50亿元的葛洲坝电站扩机;投资20亿元的20万千瓦的小水电开发等。
宜昌首座风力发电站投入使用——三峡日报记者 黄翔 摄
◆建设
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重点规划实施“两基地七工程”,项目总投资1940亿元。“两基地”:即投资1000亿元的宜昌国家“磁谷”基地、投资300亿元的宜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七工程”:即投资50亿元的三峡区域大数据开发利用工程、投资60亿元的三峡区域北斗导航产业化及应用工程、投资40亿元的宜昌国家电子商务重大行动工程、投资60亿元的宜昌信息惠民国家重大工程、投资200亿元的宜昌智慧城市专项行动工程、投资150亿元的宜昌国家高端硅基材料升级换代工程、投资80亿元的宜昌国家高端石墨材料产业创新提升工程。
◆构建完善
现代服务业体系
规划建设“10平台1中心”,总投资125亿元。即投资20亿元的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各投资1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精细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和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投资5亿元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投资20亿元的宜昌综合配送中心。
◆建设
三峡现代物流中心
规划建设11大物流园区,总投资1325亿元。即与三峡集团共同投资100亿元建设长江三峡物流体系、投资90亿元的东站物流园、投资110亿元的白洋云池物流园、投资115亿元的东山商贸物流园、投资90亿元的晓溪塔商贸物流园、投资90亿元的点军南站物流园、投资200亿元的三峡(秭归)茅坪翻坝物流园、投资130亿元的太平溪物流园、投资180亿元的红花套枝城物流园、投资120亿元的鄂西大宗矿产品中转物流园、投资100亿元的葛洲坝集团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等。
三峡物流园
◆建设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规划重大新项目97个,总投资2958亿元。重点建设“八大示范工程”,总投资804亿元。即投资109亿元的三峡绿色生态屏障构筑示范工程,投资124亿元的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和环境保护重点工程,投资60亿元的工业生态化改造和磷化工产业改造提升示范工程,投资58亿元的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投资276亿元的绿色低碳服务业发展示范工程,投资49亿元的清洁能源利用示范工程,投资50亿元的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示范工程,投资78亿元的美丽乡镇建设示范工程。
江山多骄,世界之大。有梦想,才会有远方!
每棵野草都有破土而出的冲动,每株树苗都有向往参天的渴求,每只虫卵都有化茧成蝶的执着……无畏而无惧,万物尚且如此。
生于斯,长于斯。作为宜昌人,怎能不去谋争抢拼,怎能不去登高望远呢!
宜昌全景——三峡日报记者 王昌明 摄
往期回顾
来源:三峡日报微信
作者:郑广华
编辑:一舟
小编工资已与此赞挂钩,一赞一分钱,求!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