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ETF互联互通来了对市场有什么影响互联基金

5月27日晚间,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纳入互联互通相关安排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意味着“ETF互联互通”正渐行渐近。同时,沪深交易所、港交所均发布了关于ETF纳入互联互通的相关公告,其中对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相关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目前规则来看,是将满足一定条件的内地与香港市场股票ETF一并纳入互联互通标的范围,纳入标准具体如下:内地市场ETF过去6个月日均资产规模达15亿元人民币,且成份证券以沪深股通标的股票为主;香港市场ETF过去6个月日均资产规模达17亿元港币,成份证券以港股通标的股票为主,且不含合成ETF、杠杆及反向产品。同时,此次纳入标的的ETF须满足上市6个月、标的指数发布已一年等要求。原则上,纳入标的ETF每半年调整一次。

ETF互联互通将扩大市场投资群体,引入长线资金

ETF一直是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的重要标的。此前,境外投资者投资内地ETF多数只能通过购买香港上市的ETF,未来可以通过ETF互联互通进行直接投资,有利于为A股市场引入长线资金。一方面,部分内地ETF费率相对香港ETF更低。另一方面,ETF互联互通丰富外资可投资品种,并提高其投资便利性。ETF互联互通为很多国际投资者参与A股市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投资维度,很多对直接投资A股个股仍存顾虑,又对中国大陆基金管理人相对缺乏了解的国际投资者,可以通过ETF这个透明度高、交易便捷的通道进入A股市场,从而为A股市场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

当前ETF流动性仍是核心掣肘之一, EFT互联互通有利于提升相关ETF的流动性和交易活跃度,从而推升一级市场申购积极性,加快ETF规模扩张。此外,EFT互联互通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正如2014年陆股通开通以来A股投资者机构化加速,未来随着北上资金的加入,ETF的投资者结构将会更加多元化,这对于ETF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将挥发积极的作用。

ETF互联互通将为海内外投资者提供多样化投资选择

毫无疑问,ETF的互联互通丰富了海内外投资者的可选择标的数量。香港ETF市场目前有一些较具特色的ETF,待互联互通正式施行之后,未来投资者可投ETF的选择范围会更加丰富。目前国内ETF市场中,境外投资者参与ETF方兴未艾,ETF互联互通有助于国内ETF尤其是一些有特色的品种进一步被海外投资者增持,ETF的投资群体也会进一步扩大。

目前沪深交易所仅权益类ETF数量就超过600只,其中很多近两年密集上线的行业主题ETF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市场的投资者都越来越重视行业主题ETF,沪深交易所的ETF有望得到更多的国际关注。例如,光伏、稀土等相关的ETF,所投资的都是中国特有的优势产业,相对全球其他市场的上市公司,标的较为稀缺,它们若最终纳入互联互通标的,凭借较好的流动性也都有望解决国际投资者的投资渠道问题。

ETF互联互通将促进A股市场国际化,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全球核心竞争力

ETF纳入互联互通机制,意味着A股市场国际化进程更进一步,ETF互联互通将为北向资金和南下资金增加新的投资标的,两地资本桥梁更加通畅。ETF互联互通标是我国沪深港三大证券交易所在业务联通整合,凝聚战略合力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三大交易所加强深化业务联通整合对于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ETF纳入互联互通机制符合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的共同利益,也进一步深化了港交所与内地沪深交易所之间的协同,是港交所最新战略中“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成果。ETF纳入互联互通进一步丰富了境内外投资者的投资渠道和交易品种,特别是北向交易将进一步吸引外资配置A股市场,在复杂地缘政治和中国内地金融开放不断扩大的双重背景交叠下,有望强化港交所作为“超级联系人”的独特战略地位。

ETF互联互通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扩大用户群体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大。对一些已经设立了香港子公司的头部基金公司,可以利用它过往在两地市场积累的跨境优势,灵活布局。嘉实基金管理公司在2008年首批获得在香港成立子公司资格,在2020年首批获批港深ETF互通产品,对两地ETF产品研发与设计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实践基础。

根据此次的征求意见稿,我们筛选出可能符合ETF互联互通的资格的基金产品。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年6月15日。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价格

高精度光学测量仪

影像测量仪器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