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三季报喜中见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近70亿元
近段时间,中信证券、东吴证券等多家券商纷纷发布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不完全统计,前三季度合计减值规模将近70亿元。
A股上市券商三季报披露收官。
数据显示,随着行情回暖,券商前三季度业绩大幅攀升,39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收3650.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02%;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155.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97%。
整体亮丽业绩的背后,也有一些暗淡的色彩,尽管九成以上上市券商盈利向好,但也有部分券商业绩出现下滑。
“券商行业分化有加速迹象,竞争格局也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11月2日,深圳中金华创基金公司董事长龚涛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一方面,随着科创板、创业板推行注册制,部分大型券商迎来投行业务的黄金期,而没有强大保荐团队的券商则难分一杯羹;另一方面,互联网证券开户带来全面佣金下降,严重挤压了依靠经纪业务的部分中小券商收入水平。
与此同时,为了后续业绩的稳定性,中信证券、东吴证券等“直面问题”,在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计近70亿元。
11月2日,市场对券商板块反应平淡,涨跌各半,如果将中金公司首日涨幅30.99%不计算在内,整体下跌近0.5%。
中信报喜净利突破百亿
截至10月31日,39家A股券商悉数交上三季报。
中信证券盈利能力继续拔得头筹。据其10月29日晚披露的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19.95亿元,同比增长28.13%;实现归母净利润126.61亿元,同比增长20.32%。
还有12家A股券商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也超过百亿元,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申万宏源、广发证券等5家紧随中信证券,营收均突破200亿元,其他7家券商为中国银河、招商证券、东方证券、中信建投、国信证券、兴业证券和光大证券。
从业绩增长情况看,39家券商中有36家实现营收同比增长,亦有36家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红塔证券营收增长最为突出,前三季度同比增幅161.40%。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红塔证券此番成绩得益于前三季度投资收益同比增长144.71%,主要为“证券收益实现投资收益增加”。
今年以来,股市行情向好。截至2020年9月底,统计显示,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5.51%、23.74%、43.19%,A股累计成交金额158.39万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
不少券商都在三季报中表示,受益证券市场的表现,公司证券自营投资收益及经纪、投行、资管等各项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中信证券透露,前三季度,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88.41亿元,同比增长43.31%,主要因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增加。自营收入158.76亿元,同比增长36.40%,营收贡献比为37.81%。
中信建投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58.59亿元,同比增长63.55%;归母净利润74.91亿元,同比增长96.11%。公司坦言,自营收入是业绩主要提振因素,前三季度实现60.85亿元,同比增长104.06%,营收贡献比38.37%。
11月1日,时代周报记者据上市公司三季报不完全统计,共有140只A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券商身影,持仓合计15.98亿股,持股市值约357.62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有3家上市券商的重仓股数量超过20只,华泰证券自营持股最多有44只,中信证券持有42只,海通证券持有20只。龙腾光电、立昂微、中船汉光、图南股份、固德威等次新股的流通股股东名单中频繁见到券商自营席位。
太平洋营收净利双下滑
业绩排名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太平洋证券、山西证券、东北证券营收同比下滑,下滑幅度分别为43.22%、37.89%、18.72%;国联证券、太平洋证券、中原证券净利润增速为负,同比分别下滑3.92%、75.25%、70.13%。
就营收下滑的原因,山西证券的解释是,主要为子公司大宗商品交易及风险管理业务规模减少。
太平洋证券是39家A股上市券商中唯一营收、净利双双下滑的,公司简单归因于受到证券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表示,不仅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减少,预计全年归母净利润可能与上年相比也将发生较大变化。
根据公告,太平洋证券前三季度累计信用减值损失扩大到1028万元,系计提各类金融资产信用减值损失增加。
10月30日,有券商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太平洋证券今年以来发展情况欠佳,频收罚单,身陷多起股票质押纠纷,经营能力待考。
此前,华创证券公告,拟以22亿元高溢价收购太平洋证券,然而时隔半年宣布流产。9月3日晚,太平洋证券公告,其第一大股东北京嘉裕投资所持有的3.49亿股公司股份被华创证券冻结。
中原证券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在A股上市券商中垫底,为0.87亿元。公告中称,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505.93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20.23%,主要为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减少,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
该券商减值规模损失大幅攀升,今年前三季度信用减值损失2.3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5亿元增加56.26%,主要为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其他资产减值损失288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8.34%,主要为存货跌价准备增加。
事实上,近段时间,中信证券、东吴证券等多家券商纷纷发布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不完全统计,前三季度合计减值规模将近70亿元。
中信证券计提最多合计50.27亿元,影响净利润37.72亿元,这也是其净利润增幅落后于收入增幅的主要原因。
中信证券解释称,由于股票质押式回购和约定式购回项目信用风险上升,公司审慎评估项目风险,足额计提减值准备;公司融资融券、其他债权投资规模较上年末有较大增长,资产减值准备相应增加。
此外,国信证券公告前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7.23亿元;东北证券计提约8000万元;东吴证券计提5.31亿元;国元证券计提约2.3亿元;中原证券计提1.07亿元。
对于券商计提资产减值的影响,龚涛分析表示,券商在业绩较好的情况下,计提减值有利于后续业绩的稳定,也有利于提前化解风险。投资者需要分析计提减值准备规模和总体信用资产规模的比例,同时关注公司注册资本和其他抗风险能力,只要不是集中爆雷,风险一般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