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门、娱乐化 券商研报走偏门
抄袭门、娱乐化 券商研报走偏门 更新时间:2011-1-12 8:38:50 券业观察 位立云 岁末年初,券商依例纷纷召开年度策略会,高调出炉年度研究报告。相比以往券商研报被众多中小投资者奉为圭臬,如今,随着研究结果持续不给力,甚至被市场证伪,券商研究报告渐渐失掉往日光环,变得风光不在。 据深圳证券信息公司数据中心日前推出的一项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106家券商发表近6000份个股研报,范围涵盖了目前市场上的所有行业版块。比照这些股票的过去一年表现,会发现许多研究成果相当“雷人”,离市场的真实情况相去十万八千里。 作为研究报告,最重要的莫属报告中提供的股票和评级了。在去年,金融股表现疲软,却一度成为多家券商研究报告的热捧的香饽饽。例如,深发展A、招商银行是2010年券商研报青睐的两家公司,研报中曾预期的目标股价分别为34.2元和24.5元。实际上,2010年两股的最高价分别只有24.58元和16.83元,距离机构给出的相去甚远,而且两家公司的年内跌幅分别达到31.92%和20.98%,让轻信了研报的投资者,叫苦不迭;同样,在去年第一季度,曾有券商研报力主卖出厦门钨业股票,而如今该股已经从16.1元一路走高,乃至涨到67元,接近报告目标价位的6倍。 与研报结果严重偏离市场相陪衬的,则是2010年接连踢爆的几起券商研报“抄袭门”事件。暴露出来的冰山一角,在提醒人们重新审视研报推出者的诚信意识和职业态度。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很多券商研究报告并非建立在实地调研基础上,而是对着财务数据想文章,闭门造车。 即使去了实地,又能怎样?截止目前,市场上鲜有券商研究报告明确看空某个上市公司而给出的卖出评级的。所谓研究工作也有自己的不易,因为上市公司才是市场链上利润的来源。上市公司当然希望研报写的更好看一些,不愿意将真实情况向研究员透露,陈述的内容也多是为谋求股价抬升的舆论放风。倘若业内真有某位券商研究员报告中看空某家上市公司,日后要想将再次迈入该公司门槛,恐怕是难上加难了。 除去专业可信度,券商研究报告的独立性也常令人担忧。毕竟,推出报告的金融机构大多是这个市场的参与者。从逻辑上看,券商的努力方向是在促使市场业务的增加,而不是下降。所以每年研报中都会有很多死多头,几乎任何时候都会认为股市和股票是好的、应该涨的。还记得2200点时有多少美丽幻想和预言吗?几乎任何时候,券商跟研究员们大都是坚强的做多代言人。 而风险提示方面,研报中仅用一句话描述或索性不提的居多数,相比通篇的看好和溢美腔调,寥寥几句的风险提示不过是蜻蜓点水。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