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的月饼催生隐秘“流通链”
“异化”的月饼催生隐秘“流通链” 更新时间:2010-9-21 6:03:16 “八月十五月儿圆,爷爷为我打月饼。”曾经寄寓着节日情思的月饼,在工业化时代已经被有些人异化成送礼的工具和人情的负担。这不仅催生了庞大的隐秘的月饼票“流通链”,也让消费者担心,那些卖不掉的月饼,会流向何处? 江苏一家国企的办公室负责人葛先生最近有了双重烦恼:一方面,他要为公司准备各类月饼票、礼券,既要有面子,又要经济实惠,一个节庆下来公司在这方面支出也不菲;另一方面,他自己收到的各式月饼票也是眼花缭乱。“现在大家都怕甜腻的东西,月饼也就吃那一两口,有时候放着放着就忘记了。有一年春节打开冰箱一看,还有一个冰激凌月饼没吃完。”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汪国钧表示,现在的月饼某种程度上被“异化”了,不再是寄寓节日情思的传统食品,而成了节日送礼的工具。价钱很高、味道不好的酒店月饼大行其道,实际上又很少有人吃。 当月饼“异化”成为人情,随之而来的,便是围绕着月饼产生的灰色“流通链”。“黄牛”,便是其中关键的角色之一。 在上海徐家汇汇金百货门前的天桥下,当有人表示有月饼票想折价出售时,就有两三个“黄牛”围上来议价。“星级宾馆的月饼票折扣都比较低,哈根达斯的冰激凌月饼六五折,如果是一些普通的酒店、取货点又比较远的,那一张月饼票顶多给你十五二十元的。”一位中年妇女说。 “中秋节眼看就到了,你们要是票子压在手里岂不是要亏本?”面对记者疑问,有黄牛透露,他们上面还有“上家”,跟厂商关系很铁。不仅可以拿到低价票,节后积压的月饼票也可退回厂家,没有风险。“现在大家买月饼主要是为了送人,所以厂家卖100万份月饼票,并不会足量生产,一般可能也就生产个80万份到90万份。所以月饼票回流,对厂家来说也解决了备货等问题,甚至借助‘中间环节’,还可以盈利。” 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朱念琳告诉记者,目前,全国生产月饼企业单位有上万家,企业类型有三种,一是传统的糕点食品企业,数量约4000家;二是有中央工厂的连锁饼店;三是宾馆和饭店。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的企业有50多家,行业前100家企业的产量约占总量的40%。而生产技术条件落后、市场能力差的作坊企业,将逐步被淘汰出局。2009年,全国月饼总产量25万吨,销售额超过120亿元。估计有相当多不知名的小生产企业每年有不少月饼卖不完。 这些没卖完的月饼,节后会流向何处?很多消费者对“陈馅月饼”仍心有余悸,一些消费者更担心,连三聚氰胺问题奶粉都能“重出江湖”、死灰复燃,那么每年“被库存”的这些月饼,会不会也改头换面又出现在明年的货架上呢? 朱念琳表示,卖不完的月饼一般通过以下渠道处理:一是在保质期内低价打折销售;二是内部处理给员工;三是在保质期内,把月饼馅料用来做其他糕点;最后就是做饲料,集中销毁或卖给回收站做牲畜家禽的饲料,这就比较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