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股票私募的2020攻守之战

一家股票私募的2020攻守之战

2020年,对于私募行业来说,是危与机并存的一年,也是坚守者赢的一年。

这一年,田鸿已在二级市场积蓄了十几年力量,其所创办的私募机构实现了规模翻倍的“小目标”,达到50亿元以上规模。

扩容是今年许多私募的常态,其中尤以百亿私募为甚。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截至今年12月初,国内百亿证券私募数量有62家,约为去年底的2.3倍。

近几年,私募向头部集中的趋势愈发明显,而头部私募也已经历过一轮又一轮的洗牌。在今年疫情等黑天鹅事件频发、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如何保持策略有效、业绩长青,在市场中长久地存活下去,仍然是摆在不少私募机构面前的一道难题。

用田鸿的话说,每个策略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业绩长青也意味着放弃很多机会。“可能你一个年度的业绩没有很高,是中上的水平,但是如果连续三年都保持中上,那你就是行业的头部;如果连续五年收益率都保持中上水平,那你就是头部中的头部,可以享受到未来市场发展的红利”。

年初疫情暴发恐慌中孕育希望

2月3日,春节后股市开盘的第一天,田鸿早早地坐在电脑前,思索着下一步操作。如他所料,恐慌情绪主导了短期走势,市场经历了罕见的近3000只股票开盘跌停,但医药、线上教育等板块逆势大涨。

田鸿当晚便做出决定:次日大幅加仓。“2月3日恐慌情绪得到了大幅宣泄,当时预计4日抛压充分释放之后,A股就会迎来今年最好的一个加仓机会。”田鸿顿了顿,感慨道,“现在回头来看,三大指数确实在那时候处于底部区域了。”

于是,2月关于疫情砸出了A股“黄金坑”的观点四起,市场展开修复性行情,股民热情大增,A股话题效应再起。

然而3月,股民们便见证了历史。10天内,美国股市四次触发熔断机制,史无前例。在疫情不断升级与外围市场剧烈波动的背景下,A股市场受到拖累,上演“过山车”行情,但仍显示出了一定的韧性。

“A股不缺资金,只缺信心。”田鸿认为,疫情对A股的冲击只是阶段性、一次性的,随着疫苗等各方面利好逐步推进,终究会解决。

在对市场中长期看好的乐观态度下,不少私募机构密集备案产品,包括灵均投资、淡水泉、明泓投资、少薮派投资等。根据私募中国网数据,3月私募产品备案数量迎来小高潮,达到2733只,比2月增长了一倍多。

破晓前的蛰伏挖掘市场结构性机会

从行业上看,上半年,医药板块强势领涨。申万医药生物指数是今年前6个月唯一连续上涨的行业,涨幅为40.28%。

医药是近几年田鸿重点关注的行业之一。他认为医药是长牛赛道,其长期投资价值受到市场广泛认可。但医药的机会也是结构性的,比如受疫情影响短期需求端爆发的血制品等子板块。

那么,上半年,医药板块对产品收益率的贡献有多大?

“我们其实不太喜欢押注单一行业或者单一公司,一般会把行业配置分散到3至5个行业里面,做这样的一个行业组合。所以,单一行业对于我们业绩的贡献不会特别得明显,但是也正因如此,我们在市场不同风格的适应力方面,会有一个明显优势――过去这几年,基本上每个年度都取得正收益。而如果只是靠单一行业的话,很难有稳定的业绩表现。”田鸿表示。

因而,黄金也是上半年配置的重点行业之一。田鸿提到,在疫情影响之下,全球宏观经济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黄金的抗通胀属性、避险属性、货币属性等在全球大放水的背景下开始强化。“在这个阶段,黄金的性价比较高,大家会出于避险、抗通胀的逻辑去配置”。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现货黄金从年初开盘价1517.18美元/盎司,涨至6月30日的收盘价1780.57美元/盎司,涨幅为17%。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7日,现货黄金盘中最高触及2074.71美元/盎司,创下历史新高。

避险情绪升温A股演绎“过山车”行情

对于田鸿而言,2020年发行产品最多的月份正是7、8月份。

7月初,在券商保险等大金融板块带动下,沪指经历了一轮单边上涨的行情。7月13日,沪指盘中一度触及3458.79点高位。此时,市场高呼牛市将至,但月中即进入回调,8月延续震荡盘整。

“其实2、3月份是今年比较好的配置时点,就是疫情暴发后最恐慌的时候。但认购私募产品需要现场签约进行双录,而且即使复工复产后,大家也在犹豫未来一段时间股市会不会涨,所以那时候规模没有太明显的增长。”田鸿对此有些无奈,“其实应该反着市场情绪来认购产品。”

百亿级私募的迅速扩容备受关注。沪上一家新晋百亿级私募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今年主要是个人客户购买比较多,私募的发展还是与业绩直接相关的,长期业绩稳健增长和短期业绩快速爆发的私募,都会吸引资金进来。”

此外,田鸿认为,依靠打新策略来增量也是规模增长的一大原因。“打新策略产品可以通过两融的方式去做对冲,这样整个股票底仓的波动就不会对业绩产生影响了,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无风险的产品。在一年前科创板打新刚开始时,收益率是很高的,即使到现在,仍然可以维持十几个点的收益”。

继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平稳运行一年之后,创业板注册制时代于2020年8月24日正式开启。田鸿表示,过去一年打新策略产品对私募基金规模的贡献非常大,因为科创板、创业板的高门槛限制,个人投资者是没有网下打新资格的,所以要参与科创板、创业板的网下打新,必须通过符合条件的私募、公募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去做。

“从这几个成长路径来看,风险最大的就是依靠打新策略来扩张规模。”田鸿不免有些担忧,“虽然目前来看,它是一个无风险、较稳妥的策略,但是打新收益率的下滑一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现在每个月打新策略产品都保持较快增长,照这个速度,我们觉得可能未来半年以后,就有可能面临打新收益率的下滑,这些因打新而迅速扩张的规模也会褪去。”

田鸿认为,比较良性的方式就是,把打新策略作为辅助策略,叠加在主要策略之上,对主要策略进行收益的增厚,这种从长远来看是可行的。

同时,依靠近一两年的较高收益来迅速增量的“黑马”机构,也存在后续业绩的可持续性问题。田鸿分析道,这个风险不一定很大,因为确实有些人本身在投资方面做得很优秀,隐忧只是在于,如果是专注于某一两个领域来做投资的机构,可以说当这一两个行业有行情时,业绩表现就会很好。但万一风格切换,这一两个行业没有行情的话,那么在可持续经营方面会存在问题。

“尤其是从7月份以后,可以明显感受到整个市场风格在发生变化,拥抱一些低位的品种,比如像银行、汽车、有色等一些顺周期的、估值相对较低的行业。而对于这种过去一两年内爆发起来的私募,能否适应接下来的变化,是未来一个值得关注的点。”说完,田鸿陷入了沉思。

攻守并重春躁行情有望开启

而对于过去几年已经有比较稳健的、长期业绩的私募,田鸿预计,这类机构未来会持续做大做强。

“如果有超过5年的公开过往业绩了,也就是说实现了穿越牛熊,这样稳健成长起来的公司,它的策略有效性,包括风险控制能力等各方面,都是经得住市场长期检验的。”田鸿分析道。

强者恒强。近年来,私募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根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管理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私募证券投资机构有518家,占证券类私募机构总数的比例为5.93%,其管理规模约占证券私募机构管理总规模的85%。

那么,如何保持业绩长青,在市场上长久地存活下去?

“有个说法是‘盈亏同源’,意思是每个策略都不可能是完美的,要能接受这个策略的不足之处,而若是能够真正把多个策略融会贯通,切换自如,其实难度很大。我们要做的是均衡这些策略,有取有舍,有重有轻。”

比如,要敬畏市场,强调风险的控制和管理,那就要做行业的分散配置,做整体仓位的把控,需要一个比较严谨的风控体系。“有句话说‘一年三倍容易,三年一倍难’,如果过于追逐短期利益,背后承担的风险会很大。”田鸿回忆道,“我最初做投资的时候,也想着要天天赚钱,但后来花钱买了教训,才发现还是要敬畏市场,把风险管理放到第一位,这样才能长期活下来,才有可能分享到未来市场发展的红利。”

站在当下时点,在行业配置方面,田鸿认为,应该攻守并重。在“守”方面,像金融、消费等传统行业公司,有相对合理的估值,并且有长期投资价值,在过去几年涨幅也很明显,之后预计会随着经济景气度的回升而增长。“比如,过去大家会觉得像银行、保险是保守型行业,但是从今年10月份以来的涨幅也很明显,其实有时候‘慢’就是‘快’,防御型选手也有转向进攻的一面”。

而在“攻”方面,田鸿认为,需关注“十四五”规划相关投资机会,包括新能源、高端制造业等,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明年预计有较好表现,同时部分细分行业有望开启“春躁”行情。

广发证券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0年的春季躁动行情每年都会出现,2020年市场的春季躁动行情则由成长风格主导,持续了将近42天。对于2021年的春季躁动行情,超七成私募认为会如约而至,新能源、半导体等板块有望成为主角。

最新Bitget交易平台

育儿

币知识

互联网纠纷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