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会议要求将稳定物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中央经济会议要求将稳定物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更新时间:2010-12-13 7:34:0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号到12号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
发改委官员详解近期价格形式 不需行政手段干预物价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面对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屡创新高, 11月份CPI涨幅究竟是不是年内高点?当下市场上关于物价水平可能长期高位震荡的言论甚嚣尘上,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年终岁末,两节将近,节日供应能否保障?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直面问题,解答详情。
11月份CPI创下了年内新高,一时间有关12月份数据是否更上一层楼的猜疑骤然增加。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分析,11月底以来,居民生活必需品、粮、油、肉、菜价格趋稳或者有所下降,11月CPI可能已经见顶。
周望军:“初步预计,12月份CPI会比11月份低,可能回落到5%以内。”
周望军同时也坦诚,由于10月、11月新涨价因素较多,对明年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的滞后影响较大。预计明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仍将高位运行。不过,针对我国物价将长期维持高位运行的观点,周望军认为还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周望军:“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它的合理性,特别是劳动力、土地、运输成本的上升是高兴的,农产品里面可以细分,蔬菜价格不可能长期高运行的,主要受气候、季节性的供应因素的影响。粮食、食用植物油、生猪,这三个品种的价格应该说有个逐步上涨的过程,现在价格上涨也是合理的。还有一些过度的投机炒作导致价格上涨肯定会回落,包括前期我们的绿豆价格、棉花价格,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规模生产,市场竞争激烈,工业品价格应该是长期来保持一个逐步下行的趋势。”
再过十来天即将进入新年,元旦、春节往往被认为是推高物价水平的重要因素。两节期间的供应该如何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又该如何改善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周望军:“一是继续向市场投放政策性储备粮油,确保市场供应。二是城市人民政府应储备一定数量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三是我们要在元旦春节前把国务院40号文规定的向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补贴政策落实到位。”
当然要从根本上减少物价波动对群众,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影响,各方还是将希望寄托长效机制的建立上。
周望军:“社会保障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上,来消除物价对群众生活的影响,第二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巩固农业的地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抑制价格过快上涨,保证供应。”
国务院为了稳定物价提出的16条措施是一套组合拳,有些是中长期的,比如扶持农业生产发展;有些是马上可以见效的,比如免收鲜活农产品通行费,规范降低超市、集贸市场进场费、摊位费,以及加大国家政策性粮油投放力度,向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等。近期的措施,在12月20日之前能全部落实到位。中长期措施的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周望军再次强调,无论是何种措施,当前我们依靠的还是经济和法律手段进行调节。
周望军:“从现在的形势来看还不需要我们动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物价。从我们现在采取的手段来看,包括扶植农业发展、向低收入人群发放补贴、向市场投放储备都属于经济手段,而依法打击过度投机和过度炒作导致物价上涨的行为是法律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
CPI上涨5.1%或创年内峰值 调控物价还需打持久战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1%,再次刷新年内记录。
这也是自2008年7月上涨6.3%之后,中国28个月以来CPI创下的最高涨幅。
专家指出,物价上涨已经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不再单一由供需关系决定。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对物价回调将产生明显影响,但抑制通胀不仅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
菜跌粮涨 CPI破“5”
数据显示,食品价格上涨仍然是推高CPI“破5”的第一推手。在CPI的八大类构成当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11.7%,比10月份高出1.6个百分点,再次稳居CPI八大类构成中涨幅第一。
而食品价格的上涨也出现了结构性变化。在政府近期密集出台的调控措施影响下,蔬菜价格出现了明显下跌。商务部持续跟踪的18种蔬菜价格自11月份开始几乎全部出现了回落。
“青菜现在7毛钱就能买到,茼蒿菜也只要2块5一斤,比过去便宜了不少。”在上海浦东樱花路菜市场买菜的杨阿姨说。
但食品价格上涨态势并未得到扭转,包括粮食、食用油、肉、蛋等在内的其他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记者在上海莘庄联华超市看到,鸡蛋卖4.8元一斤,比上月又涨了五六角;苹果批发价从10月29日的6.31元/公斤上涨至12月3日的7.02元/公斤。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闫伟认为粮价上涨值得关注。“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已引起价格上涨因素的扩散,工业产品的价格也出现加速上涨苗头。从以往经验看,随着涨价因素从农产品向食品制成品和非食品的扩散,加上PPI向CPI的传导作用显现,CPI可能会再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也认为,非食品价格的跳涨也是11月物价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未来除了继续维持现有的食品价格调控机制以外,还需要在非食品领域加强调控管理,抑制物价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超过5%的单月CPI同比涨幅,已经达到了一个温和通胀的水平。预计2011年全年CPI都会保持在4%左右的水平。
CPI年内或已见顶结构性变化显现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虽然近期物价仍存在短期输入性通胀压力和食品通胀压力,但随着翘尾因素的消失、政府价格干预措施的逐步实施,年内通胀压力或已见顶,12月CPI将平稳回落。
商务部数据显示,11月29日至12月5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下降5.4%;而同期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价格下降0.1%。食品价格干预的实施有效地压制了物价上涨。
新华·银联中国银行卡消费信心指数亦显示,价格调控政策的集中出台缓解了持卡人对物价持续上涨的担忧,导致11月BCCI小幅回升。
但专家同时指出,导致我国通胀产生的因素已出现了结构性变化,从单一的供需拉动型通胀转换为供需拉动、成本推动和输入型通胀交织推动。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巴罗此间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流动性都出现过剩,而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无疑会助推全球的通胀水平。在主要盯住美元汇率政策的影响下,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会导致中国生产成本上升,进而推高物价。
闫伟认为,目前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已由前期的供求关系不平衡逐步转向成本推动型上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生产资料、运输、储藏、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农资、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成本成为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看来,处于高速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中国,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农产品价格上涨这一过程。
抑制通胀不仅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
就在11月CPI数据公布的前夜,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年内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抑制流动性过剩、控制通胀成为当前货币政策主要调控目标。
此前,针对物价快速上涨的“组合拳”已经频频出击。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16条”,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财政部、民政部着手研究对低收入家庭发放临时生活补助;农业部力争抓好冬季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工商总局要求严厉打击农产品市场中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采取补贴、限价等措施,为市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减负。
“抑制通货膨胀不仅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闫伟说,“这需要政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一致性,把回收流动性和防止通胀放在政策调控的首要位置。”
陆志明认为,除了继续出台综合性的通胀治理政策,管理层还应合理运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货币通胀预期管理。尤其是在2011年上半年,如果国际游资流入加速、通胀压力仍维持高位,应尽早采取有力的货币政策转变通胀预期,尽量缩小负利率的程度,降低其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力。
相关文章:
温元凯:明年还要加息股市短期会跌兰州暖气费每平米涨9角价格不透明引市民议论发改委详解如何看待当前价格形势和调控措施外媒关注CPI创28月新高猜测加息可能性增大尹中立:新股发行定价为何越来越高财经国家周刊:货币超发被指通胀推手交行报告预测:年内通胀压力或已见顶CPI破五食品价格贡献74%松子价格翻倍市场难见到疑与游资炒作有关专家称央行近期将出台加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