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陕西、湖北、内蒙古、山东把农用北斗终端纳入购机补贴范围,新疆自治区和新疆建设兵团今年的购机补贴范围还未公布,但去年已经纳入补贴,今年继续补贴料无悬念。
从各地公布的补贴标准看,目前纳入补贴的农用北斗终端,按照导航精度、是否带自动驾驶系统等配置,分为四档:第一档,带自动驾驶系统,导航精度±2.5cm,补贴额28000-30000元(湖北30000元,陕西28500元,新疆28570元,新疆建设兵团28800元);第二档,带自动驾驶系统,导航精度±10cm,补贴额13000-20000元(陕西16150元,湖北20000元,内蒙古20000元,山东13000元,新疆建设兵团15000元);第三档,不带自动驾驶系统,带深松作业或秸秆粉碎还田监测装置,补贴额640元;第四档,不带自动驾驶系统,也不带深松作业或秸秆粉碎还田监测装置,但是带有北斗定位、图像采集和显示设备,补贴额350-400元(湖北400元,山东350元,新疆建设兵团400元)。
把农用北斗终端纳入购机补贴范围,表明了农机和财政部门鼓励、支持应用新装备、新技术的态度。此前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说,购机补贴政策阻碍科技创新,保护落后产能。农用北斗终端在目前农业生产领域无疑是一种“高大上”的技术装备。农用北斗终端纳入购机补贴范围,以实际行动对这种片面甚至错误的观点进行了有力反驳。
购机补贴政策是用财政资金也就是纳税人的钱,对购机者进行补贴,它要求作为政策实施者的农机、财政部门对购机者负责,对财政资金负责,纳入补贴范围的机具必须成熟可靠。众所周知,并非所有新研发机具都能满足“成熟可靠”的要求。农机、财政部门要在大量新机具、新技术中筛选出稳定可靠的机具,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政策杠杆作用,难度大、责任重,既需要“慧眼识珠”的能力,也需要“事不避难”的担当。
笔者为农用北斗终端纳入购机补贴范围点赞,赞的就是农机、财政部门的担当精神,也是研发机构、制造企业、购置和使用者等市场主体的创新激情,还有农机化发展的良好预期。
我国农机化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从数量规模看,已经具备了比较雄厚的基础。2016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11.44亿千瓦,同比增长2.4%。大中拖、联合收获机、插秧机、烘干机保有量增幅分别达到7.4%、8.2%、6.0%、19.5%,装备结构持续优化。但是,从发展的质量效益看,我们与世界农机化强国差距还很大。今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65%,主要农作物的耕作环节以及小麦、水稻的收获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玉米机收、水稻机插水平及粮食烘干、秸秆处理、高效植保能力快速提高,花生、油菜、棉花、甘蔗生产机械化取得新突破。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实现了粮食生产土地耕翻、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干燥全过程机械化,在70年代初就实现了棉花、甜菜等经济作物从种植到收获各个环节机械化,90年代中期开始在谷物联合收割机、喷雾机、播种机等农业装备上采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监控作业等高新技术。据中国一拖2015年对美国智能农机装备所作的市场调研,83%的智能农机产品装备了全球定位及自动驾驶系统。我国农机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装备档次不高,“有而不优”。只有大量地研发、应用新装备新技术,才能突破发展“瓶颈”,跃上更高平台,赶超世界农机化强国。
新装备新技术与传统装备技术相比,在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效益方面,有四大明显优势:
一是精准。精量播种、粮食干燥温湿度精准控制、变量精准施肥、精准施药、节水灌溉、精量饲喂等新装备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农业投入品使用,提高作业质量,增加动植物产量。这是传统低端装备技术难以做到的。
二是高效。大马力拖拉机、大喂入量联合收获机、病虫害飞防,动力驱动的果菜茶采摘、修剪、植保作业升降移动平台,收、耕、播“一条龙”联合作业等新装备新技术,能够显着提高作业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也是传统低端装备技术难以企及的。
三是智能。生产对象自动识别、畜禽个体行为与健康状况智能识别、作业监测传感显示控制、果菜茶自动清选分级包装和农机故障远程诊断维修等新装备新技术,不用或少用人工干预就能完成作业任务,使驾驶操作更加轻松自如,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发挥农机化的替代作用,减少人工投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是新装备新技术与传统装备技术的根本区别。
四是绿色。高效植保、高效施肥,作物秸秆、农业残膜、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绿色多元化利用,农机节油检测保养维修以及柴油机减排、新能源利用等新装备新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在带来显着生态效益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农机化生产的经济效益。
发展新装备新技术,需要机械、电子、液压、信息技术高度集成,机械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植物、土壤、水、肥、种、药,动物行为与环境,以及机械作业工况信息采集离不开电子监测传感装置;信息传输、显示、决策需要采用局域网、互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机械控制信号的发送、执行离不开物联网、液压气动、卫星导航等装置技术。如:在纳入购机补贴的北斗终端中,带有自动驾驶系统的农用北斗终端就集成了卫星定位导航、电控液压自动转向、油门开度自动调节等多项技术,用于深松或秸秆还田的农用北斗终端上集成了多个作业深度、角度传感器、显示装置和导航天线等。
新装备新技术的大量研发和普及应用,需要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扶持作用。农机科研机构、生产企业是研发主体,农户是新装备新技术的应用主体。发展新装备新技术,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通过制定实施切实有效的农机化产业发展、财政补贴、金融保险政策,为新装备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强劲助力。
对此,各级农机、财政部门态度积极,行动有力。农业部张桃林副部长在年初召开的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加快完善适应创新驱动的政策环境和制度导向,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瞄准“产业急需、农民急用”的农机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李伟国司长在2017三农发展大会上也表态,将进一步扩大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推动企业产品创新。
2016年,山东、江苏、浙江、山西等省农机、财政部门已经开展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如:山东省投入8000万元,重点支持2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及节能低耗农用柴油机,配套动力80马力以上粮食和经济作物智能化多功能复式播种机械,适于规模化生产的精准施药、节水灌溉、残膜回收等技术装备,具有导航定位、故障诊断、主要参数实时采集与自动监控功能的智能高效粮食和经济作物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装备的研发;江苏省投入1810万元,实施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浙江省投入1200万元,在15个县(市、区)实施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资金重点投向特色主导产业机械化、高新农机具引进试验、农机化新技术示范推广、智慧农业和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等;山西省财政安排420万元用于推广主粮、小杂粮和油料作物、果蔬干制冷藏、特色农产品等加工的新装备、新技术,在25个项目县投入2500万元,主要用于信息网络、卫星定位系统建设和新型适用农机装备的引进示范。
今年多个省区把农用北斗终端纳入购机补贴范围,进一步发出了加快培育新动能、推进农机化新旧动能转换的信号。可以预见,今后将有更多新装备新技术在政府的扶持下被研发出来,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我国农机化与世界农机化强国的差距有望大大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