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一线人员细解专户操作取向

公募一线人员细解专户操作取向

公募一线人员细解专户操作取向 更新时间:2010-7-20 0:11:14   对于多数投资者来说,公募基金公司的专户业务显得非常神秘。那么,这些专门服务于百万级投资者和5000万级以上的机构投资者的专户业务究竟是如何操作的?   对于多数投资者来说,公募基金公司的专户业务显得非常神秘。那么,这些专门服务于百万级投资者和5000万级以上的机构投资者的专户业务究竟是如何操作的?在这些专户管理人的内心深处,又是怎样理解该项定向理财业务呢?日前,南方地区的某家公募基金专户投资部总监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采访,记者也大致了解了这些一线操盘人的真实感受。

专户操作更灵活

“其实,做一名公募基金经理可能是非常痛苦的。”这家机构负责人向本报坦言,在大部分时间里,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整天“忙进忙出”,但主要做的工作是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行业配置,同时要根据基金产品的契约限制进行资产配置工作。由于公募基金往往有着庞大的投资组合,且管理流程上非常严格,因此,公募基金人员可能无法单独深入调研公司,在个股的把握程度上不如专户和私募机构。“对于一只30亿~40亿元组合的中型公募产品,基金经理个人所发挥的作用其实非常小。”

尤其是在实际操作中,公募基金容易对一些突发事件和信息反应迟钝。比如,在减仓时,由于市场流动性的问题,往往会出现被业内戏称为“踩踏事故”,即一只大基金开始大规模减仓时,会引起同行们的连锁反应,而市场一时消化不了这些来自正规军的集中性抛售压力,只能在价格方面作出让步,即相关股价快速下跌。

这位负责人称,拿今年的医药股来说,专户部门的人员提前10天就预感到医药行业的相关风险即将暴露,而提前在专户投资组合中作出了应对。接下来的房地产,专户部门也是提前且坚决地采取了“清仓”的策略,以避免后续的大跌行情。

“在下半年复杂的市场面前,投资经理个人的反应速度很关键,尤其在市场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问题的前提下做到反应灵敏,这对基金经理来说非常重要。”

“绝对收益”概念明显

事实上,公募基金的专户业务之所以显得神秘,一方面与该业务的流程不透明有关,也与该业务的考核机制有别于公募有重大关系。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家基金公司的专户业务与公募业务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在目前专户领域,我们每个专户股票池基本能够做到‘一对一’配置,但与公募业务的股票池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重合度,根据这位负责人介绍,目前这家基金的专户业务包括7个“一对一”组合和6个“一对多”组合,并配备有7位直接负责各专户投资的投资经理。“在具体个股投资方面,我们争取做到既有交集,但也要兼顾特色。”

由于专户业务针对的是特定投资者,因此在产品运作上有着鲜明的“绝对收益”的特色。但这家机构并没有类似同行那样的“自动平仓机制”,即当市场不利时完全止损。“在这方面,我们公司并没有成文的规定,主要依赖投资经理的个人能力以及相关制度安排。”

根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他们的专户业务在开展前就制定了考核标准。比如,当产品不超过1.05元时,专户投资的股票仓位就不能超过30%,“安全垫越高,投资股票的比例才会越高,才能提高股票仓位,这应该是对组合负责的做法。”事实上,之所以事先没有硬性的平仓机制,这主要是在投资产品开始投入运转时,就已经设计了股票投资比例。比如,90%以上的专户有绝对收益、60%的专户有超额收益、如果出现10%的亏损则属于不及格。

看政策、趋势,不看估值

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位有着丰富管理公募产品经验的负责人对专户业务也有着个人理解。

“与公募机构相比,普通的阳光私募并没有太多优势。”他说,比如,在公募机构每天的交易之前,往往能够收到来自大型券商的高质量晨会报告,“这些报告往往是早7点就可以发来作为参考,有时候碰上特殊行情时,这些报告还会提前发来。”根据这位人士介绍,那些实力有限的阳光私募则无法享受到及时的报告和资讯,“这至少在心理上输了一筹。”同时,在经纪商所提供的便利服务方面,公募机构的话语权也是实力有限的私募机构难以望其项背的。

专户投资在操作方面较公募机构有着不少灵活便利的优势。比如,由于不存在“底仓”的限制,投资经理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调整仓位。“在不同市场中,基金经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股票仓位。”以换手率为例,公募基金往往在牛市中保持了高换手率,以便踏上市场的节奏以及应对源源不断的申购资金;但在熊市中,公募基金的换手率则会很低。“这是因为,在熊市中,基金经理尤其要控制风险,在牛市中则要获得高收益率。”但在专户投资方面,牛市和熊市的换手率则不会有太明显的变化。

这位人士称,有时候,除了仓位底线外,专户投资经理在很短时间里就能完成仓位的调度。由此,“问一名专户投资经理现在的仓位是多少,这可能是没有意义的”。

做了那么多年投资,这位人士认为,看政策导向和看行情趋势显得非常重要。相比之下,“对于市场估值,则显得是其次的事情。”尤其在目前条件下,不能完全看市场估值。“市场点位往往是随机的,这往往要求基金经理需要‘相机抉择’。”

消费

股票知识

亦初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