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进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涉及发动机和零部件再制造的企业数量超过30家。长期以来,由于旧件回收渠道不畅、再制造成本过高、市场认知度低、再制造技术门槛较高、政策瓶颈难以突破等因素制约,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市场拓展一直处于滞缓状态。
● 再制造保修 更重要
在维修市场,如何让消费者接受再制造产品的质量,确保消费者使用再制造产品时权益不受损害,也是众多再制造零部件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企业需对保修期内使用再制造产品的风险和影响作出全面分析,要多角度思考再制造在保修期内的实际使用需求,以实现合理运用。
对再制造零部件的质量界定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对于再制造零部件产品质量要相当于新件的说法,这里的质量应该强调的是性能指数,而不是产品寿命,因为再制造产品的寿命无需与新件相同。“但再制造产品要在质量上赢得市场的最终认可,最好的办法就是由原来的供应商从事该零部件的再制造,因为其更了解该产品开发、使用中的关键技术和性能指数。”一位整车企业代表说。另一位整车企业代表则表示,要增强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认知,仍需要加强在4S店、大型服务站等主流售后服务渠道的推广力度。
● 发动机零部件 推广顺畅
近几年,我国发动机及其零部件的再制造推广工作推进较顺利。潍柴、中国重汽、锡柴、玉柴、一汽等企业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发动机的再制造,目前在这一领域,已经形成了各级特色的技术发展路线和有效的回收、营销、运营模式。
内燃机再制造将依靠合作模式多元化、产业资本多元化的思路,在高效绿色清洗技术装备、表面工程技术、无损检测与寿命评估、油改气”排放升级以及燃油喷射系统、增压器、后处理系统等多个内燃机再制造项目上重点发展。
目前看,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短期内仍无法快速发展,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循环节约型经济走向的驱使,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市场的壮大仍让业内各方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