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OLED已进入显性爆发时代全产业链抱团备战

随着美国苹果公司及微软纷纷宣布拟在明年产品线中使用OLED屏幕,产业认为正在处于上升期的OLED屏幕资源或会存在缺口。近日华为、Vivo和OPPO三家智能手机公司决定组成联盟,通过国产化采购来保证未来OLED屏幕供应中获得稳定的货源。

OLED概念股或成“蒜你狠”

继创维、京东方、华为海思联手打造国产OLED电视产业链之后,OLED产业链阵营从大屏扩展到移动领域 ,竞争对手们开始因产能焦虑而形成短时采购同盟。由于苹果在未来对OLED屏幕的确定需求已经影响了国内的同业对手,国产手机厂商首次在OLED屏幕采购角度同框。

与此同时,随着OLED技术的不断从成熟,良率以及产能的提升,其应用场景大大扩展,包括智能手机、车内显示屏、智能硬件、医疗器材、VR、照明等领域都已是应用重点。OLED显示与照明的市场空间广阔,全产业链有望快速发展。

面板行业人士乐观地认为:未来一年产业明确的大环境下,OLED概念股已经出现恢复性上涨趋势,对于投资者来说或已经打开了增持的窗口。中国的OLED已进入显性爆发时代,OLED时代的掌匙人将成为最大的收益者。

海通证券近日亦撰文认为,OLED产业链备战气氛渐浓,巨头助力打开中端面板产量提升。市调机构UBI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OLED面板市场出货量估超3.7亿片,到2020年则有望成长至12.5亿片;而在产值方面,2015年OLED市场产值为117亿美元,2016年估计达168亿美元,预估2020年可达614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达66%。

由于国际面板厂商加大削减液晶面板生产线力度,LCD面板目前面临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在OLED面板彻底接管彩电和手机显示屏之前,面临退休的LCD顺理成章扛起了过渡期的担子。在韩厂方面,三星显示已公开表明将停产韩国液晶面板线,转而投资OLED面板线,LGD也逐渐将液晶面板营收转投资到OLED面板,未来几年内可以见到显示器产业内的板块迁移变化。

中金在近日的研报中称,深港通临近给市场带来憧憬。投资顾问也认为由于刚度估值水平普遍较低、很可能进行价值修复从而恢复估值。因OLED产业环境气氛浓重,受益于OLED产业的创维数码成为瞩目的投资标的之一。

高端电视OLED化成行业共识

“(OLED电视)好肯定是好,就是有点贵!”

事实上消费者最关心的价格问题将因OLED产业联盟壮大而获得解决。Creative Strategies分析师表示:“屏幕技术的提升仍然是消费的驱动力。”即便OLED现阶段在定价上仍面向高端市场,但消费的驱动促使技术提升以及量产解决价格等问题来达到民用市场的全面普及。

“趋势令生产一块液晶面板的边际成本快速下降,比等离子(下降的速度)快得多。”分析师Paul Semenza 在2006年接受《彭博商业周刊》采访时说。当时是液晶与等离子显示技术之争,那一年开始,在 26 寸至 40 寸的家用电视市场,成熟并量产的液晶与等离子的价格差异微乎其微,而正是因为液晶产业出现联盟,此后技术发展快得不给等离子任何喘息之机。

如今何其类似的场景,只是OLED成了联盟的头条关键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商业竞争从产业链向商业生态系统改变,一个商业“生态战”时代开启,这是一个“打群架”的时代,也是一个抱团取暖的时代。

在互联网风口下形成的新的商业战争形式中,传统家电制造业曾经被认为走向困局,直到2014年,创维推出国内首批量产4K OLED有机电视,成为全球首家量产OLED电视的企业之一,在韩企称霸OLED面板市场的局面中杀出重围,用实际行动告诉彩电行业其他企业:孤则弱,合则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谓变通则达,可见传统电视厂商告别线上销售的被动之势,重新掌握行业制高点的创维给行业带来了信号:电视机产品究其根本取决于一个因素――优质的显示技术。

创维集团董事副总裁、彩电事业部总裁刘棠枝认为,彩电行业本质上要靠技术和硬件支撑,互联网作为手段和工具会被不断推翻,只有时代不会改变,要做的只有秉持正确的“风口观”,而最大的风口在时代,紧跟时代才能发展成为常青品牌。

11月16日,创维首台中国自主研发的M1 OLED电视搭载华为海思芯片生产的“核高基”芯片。业内人士表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OLED电视的出现将进一步刺激并扩大上下游供应链的资源整合,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到OLED电视的研发、推广中来,有助于中国OLED产业走上快车道,促进OLED产业的全面爆发以及整个彩电制造业的升级。

如今,OLED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壮大,在中国市场,创维、长虹、康佳、LG电子都早已开始布局OLED电视产品,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完全自主OLED电视产品的诞生,已产生连锁效应,这标志着中国OLED电视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中国OLED电视产业将不再只是“拿来主义”和“别人面板的搬运工”。

全身动作捕捉系统

实时动作捕捉设备

惯性动捕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