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昌一体化成为新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乌昌一体化成为新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乌昌一体化成为新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更新时间:2010-3-3 0:21:55   从2005年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昌一体化已经走过了5年的历程。从经济一体化到体制一体化,乌昌党委、政府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如今,乌昌地区基本实现了交通同网、产业同布、信息公用、资源同享,乌、昌两地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大幅度提升,财政收入迅速增长,乌昌地区占全疆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

以下的一组数字说明了乌昌一体化以来取得的成果:2005年,乌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9亿元,同比增长12.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14%;2007年,乌昌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约占自治区的36.18%。2009年,乌昌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45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6.4亿元。5年间,乌昌经济总量与地方财政收入都增长了将近一倍。乌昌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疆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18%。乌昌已成为带动新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体制创新促进区域融合发展

在不涉及乌、昌两地行政区划调整的前提下,成立乌昌党委,加快乌昌经济一体化,这使乌鲁木齐的城市功能优势与昌吉的资源优势实现了互补

新疆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同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两地地域相连,人文相通,但乌鲁木齐高山、丘陵、水源地、坡地等占了90%以上,能供建设的土地不足1000平方公里,而与乌鲁木齐一路之隔的昌吉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两地在发展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区划界限的阻隔,两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乌鲁木齐市的区位、资金、技术优势和昌吉的土地、矿产等资源优势无法实现有效互补和集约利用,严重制约了两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已没有可供进一步发展的土地和空间。乌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矛盾和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都对乌昌经济融合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2004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提出了乌昌一体化的战略构想,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在不涉及乌、昌两地行政区划调整的前提下,成立乌昌党委,加快乌昌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

从经济一体化到体制一体化是乌昌一体化进程的一大跨越,是对区域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乌昌党委书记朱海仑说,乌昌一体化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高瞻远瞩的一个重大举措,为乌鲁木齐和昌吉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5年来,乌昌地区按照统筹乌昌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逐步推动完成了两地财政局、发改委、招商局、规划局、旅游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环保局等职能部门合并,并探索建立了两地人大常委会联席会议制度,为进一步推进乌昌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制度保障。

乌昌两地城镇规划、产业布局的统一与整合,把乌昌一体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乌昌规划局局长樊新和说,在乌昌地区城市规划建设中,按照乌昌地区“一主两副”城市发展格局,加强乌鲁木齐中心城区及米东区、昌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在都市圈城镇空间布局上,要建设以石河子、玛纳斯、沙湾为中心的西部城镇带和东侧以吉木萨尔、奇台、木垒为中心的东部城镇带。同时,按照合理利用资源的要求,乌昌地区确定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两大工业走廊,即以昌吉市、玛纳斯县、石河子市为主的西线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以及以米东、阜康、吉木萨尔为主的东线煤电煤化工基地。

同时,乌昌地区还重点推进了财政一致、市场统一、规划统一、交通统一、金融统一等各项工作,打破了乌昌两地的行政区划界限,实现了规划与政策的统一,有力地促进了两地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两地发展空间的拓展、延伸,使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能够在两个行政区之间更好地流通和配置,使乌鲁木齐的城市功能优势与昌吉州的资源优势实现了互补,为乌昌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乡统筹工作搭建了平台。

相关专题:

一体化推动新型工业化

抓好产业布局、打造产业集群是乌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乌昌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内容。目前,乌昌地区正在努力打造东西两翼工业长廊和“十大产业集群”

乌昌地区资源丰富,区域优势明显,工业基础较好,人才储备雄厚,具备了发展大工业的良好条件。乌昌一体化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乌昌经济的快进和新型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

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书记李学军介绍,2009年,昌吉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亿元,增长16.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4亿元,增长22.5%。更重要的是,工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预计全年完成州属工业增加值103.8亿元,增长36.2%。而准东产业带的大开发直接带动相对落后的准东三县发展驶入快车道,2009年,吉木萨尔、奇台、木垒三县GDP增速跃至全州七县市前三位。

据昌吉招商局的统计数据,乌昌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昌吉累计执行招商引资项目2127个,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93.86亿元。截至2009年底,昌吉共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及知名大企业大集团71家,项目质量明显提高,为昌吉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昌吉被2009年浙商大会评为浙商最佳投资地区。

在乌鲁木齐西北端的山脚下,曾经荒芜的土地上,一幢幢厂房飞速拔起,大大小小的工业管道穿梭交织,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座崭新的工业新城已悄然崛起。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蒙志鹏说,目前,开发区已经形成了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食品饮料、新型建材、化工塑料、家具制造、现代物流等八大产业集群,初步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全疆最大的食品饮料加工制造基地和机械设备制造基地,西北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2009年,开发区先后被认定为“国家装备制造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乌鲁木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一个国家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全力搭建有利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创新孵化平台,为推动新型工业化提供巨大的动力。

目前,乌昌地区正在努力打造东西两翼工业长廊和“十大产业集群”,华电、神华、鲁能、国投等一批大企业纷纷介入乌昌地区的能源开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疆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带的开发如火如荼,短短两年时间就吸引了43家国内煤炭行业重点企业入驻,投资煤炭资源开发。

2009年,乌鲁木齐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2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27亿元,增长8.2%,占全市GDP比重的57%。广袤的乌昌大地上,多年来由锄头和牧羊鞭主导经济增长的历史,已经被突飞猛进的新型工业所改变。

相关专题:

惠及乌昌百姓日常生活

交通同网、产业同布、信息公用、资源同享、市场统一……乌昌经济一体化不仅让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实惠,而且随着发展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收入也大幅增长

2009年9月30日,乌昌大道主线全线通车。飞驰在双向八车道的乌昌大道上,昌吉菜农马建军乐得合不拢嘴:“这条路开通后,红绿灯没了,车速快了,油钱省了,蔬菜保鲜了,一公斤菜至少多卖一毛钱。”

据了解,除乌昌大道外,乌昌客运公交化、乌昌轻轨建设,大黄山到吉木萨尔、奇台的高速公路建设等都已提上日程。同时,乌昌地区还陆续取消地窝堡、卡子湾等8个公路收费站,乌昌城市群“半小时和一小时经济圈”雏形初现,大大拉动昌吉房地产、物流、城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此外,乌昌地区还取消了信用卡跨区收费、米东区与乌鲁木齐市市区固定电话区号统一、降低乌昌两地电话漫游资费、基本实现两地用电电价的统一,出台了引导房地产业向乌鲁木齐市北部和昌吉市延伸等相关政策,逐步消除了两地在交通、通信、电力、土地等方面的差距,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和信息的快捷交流与传播。

两地政府职能部门合并后,信息融合度不断提高,建立了“乌昌两地政府联合信息系统”,在户口办理、人才流动、车牌手续等公共服务项目上实现一体化网上办理,给两地居民带来便利。

除了这些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实实在在切身感受到的实惠,更重要的是,为了加快乌昌经济一体化进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决定对乌鲁木齐市财政上解体制进行调整,即从2005年起,乌市上解财政由环比递增改为定额上解,一定6年不变,为乌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支持。同时发挥乌昌财政调控职能,加大对昌吉和米东区财政的扶持力度,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据统计,2009年,昌吉预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34元,较上年增加739元。

乌昌党委书记朱海仑说:“乌昌党委将不懈探索创新促进区域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坚定不移地推进乌昌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以新型工业为主体的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以物流和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推动乌昌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关专题:

光学影像测量机

影像测量仪三次元

测量仪器

3d测量仪器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