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900家上市公司战“疫”忙:“专业组”加班奋战“兼职组”跨界生产
A股市场战“疫”,上市公司可谓精锐尽出、倾力而为!
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月9日,已经有888家上市公司利用自身优势,投身到抗击疫情的战争中。这些公司或捐款捐物资,或加班加点生产急需的药品物资,或积极调配资源运转救援物资,或投身应急工程建设。2月份以来,十几家上市公司拟跨界生产医疗物资和口罩等,为疫情防控解燃眉之急。
此外,监管层也从融资、并购重组和信披等方面出台多项特殊措施,减轻疫情严重地区上市公司负担。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次与疫情的对抗中,许多上市公司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不仅助力全国各地战胜疫情,实际上也是帮助社会早日回到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当经济活动回到正轨,上市公司的发展也会陆续回到正轨,资本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将进一步减少,市场运行会更加稳健。
上市公司跨界战“疫”
为支援疫情防护,一些上市公司跨界生产口罩、消毒剂和防护服等医疗物资。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月份以来,十几家上市公司公告称,拟变更或已变更公司经营范围,如红豆股份、建华中兴和泰和科技等新增经营项目均为口罩、防护服、消毒剂等生产医疗物资。
2月4日,红豆股份发布公告称变更经营范围,将在取得相应资质后,生产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生产产品将服从政府统一调拨,不对外进行销售。公司称,上述业务主要为履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支持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努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并不以取得盈利为主要目的。
2月6日,中国石化通过官方微博寻找口罩机,跨界生产口罩。目前,中国石化已与合作伙伴对接完成11条口罩生产线。据初步估算,到3月10日,中国石化将实现新增口罩产能至100万片/日以上。除了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富士康、广汽集团、延安必康等亦纷纷发声,要开始跨界生产口罩。
这些跨界的公司,或是相关产业链上游企业,或此前业务与跨界的产业完全不沾边,引起部分投资者对公司长期发展的担心:如疫情过后产能过剩,不仅将加大公司压力,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但是,为了鼓励企业保质保量增加紧缺的重点医疗防护物资的生产,2月7日,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表示,对企业多生产的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购收储。此外,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还发布公告,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为扩大产能新购置的相关设备,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可以按月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等。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跨界的公司要么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可以快速组织大规模生产,要么具有相关设备、类似产品的生产经验。这些公司跨界举动,可以弥补物资紧缺。在这场战“疫”中,上市公司在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践行着社会责任。
专业力量砥砺奋战
从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开始,相关医疗企业加班加点生产医疗物资,许多航空公司和快递公司及时运送医疗人员和物资,为疫情防控做出巨大贡献。
《证券日报》记者从东方航空了解到,截至2020年2月10日中午12点,东航共执行45班抗疫包机任务,共运送来自上海、西安等地共4679名医护人员,从海外接回339名湖北籍同胞回家,并通过全货机和客机腹舱从世界各地累计抢运医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在内的疫情应急物资1273.9吨。
此外,奥美医疗、东阳光和国药股份等口罩和医药公司,从春节期间就开始就加班加点生产口罩和医药等医疗相关用品。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近日表示,初步统计,上市公司累计捐赠款物折合金额近50亿元。
“医疗、物流等企业的举措将明显提高相关口罩、防护服等产品的供应能力,大大缓解疫情导致的短期供求矛盾,有利于尽快战胜疫情。”李湛对记者表示,从公司业绩来看,短期公司相关产品的收入肯定会快速增长,但是受制于产品的产能限制、价格限制以及春节期间的劳务成本提高,而且多数公司此前的收入和利润并不依靠这些产品,所以上市公司整体利润的变化可能并不大。
潘向东表示,在疫情防控中,上市公司勇于担当,既扩大了自己的生产经营规模,又贡献了自己的专业力量,改善了企业形象。这既有利于实体经济的恢复,也有利于增强资本市场的信心,进一步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