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聚看点】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双跌破7.1关口 人民币何时能够止跌?_1

【世界聚看点】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双跌破7.1关口 人民币何时能够止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相关资料图)

9月23日午间,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7.1关口,续创2020年6月新低。9月22日上午,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7.1关口,同样续创2020年6月以来新低。消息面上,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释放超预期鹰派信号,除如期加息75个基点之外,下调了2022-2024年GDP增长预期并上调通胀、失业率及政策利率预测,暗示后续货币政策将继续收紧。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8月以来,美元指数上行5.5%,人民币兑美元贬值5.2%,而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CFETS/BIS/SDR)呈现“一升一平一降”,基本保持稳定。这意味着本轮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主要由美元指数冲高所致,具有明显的被动贬值性质。

展望未来,短期内受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以及地缘因素带动避险需求等影响,美元还将强势运行一段时间。这意味着年底前人民币兑美元仍有被动贬值势头,不排除进一步贬值至7.2至7.3区间的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处于实质性弱势,或汇率风险升温。短期内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不会对国内宏观政策灵活调整形成重要掣肘,稳增长措施还会适时出台。

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有望在年底缓解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对记者表示,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跌破7.1关口,其背后的主要因素是美国连续的大幅加息。美国加息带来美国国债收益率快速上升,其中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今年年初的1.2%上升到目前的3.7%,美国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0.75%急剧上升到目前的4.13%。中美利差由正值转向负值,按照利率平价理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这个过程中要承受一定的贬值压力。目前来看,美国的利率上行趋势尚未结束,且从以往经验来看,美国国债收益率要领先于美国联邦基准利率见顶。如果美国联邦基准利率在明年上半年见顶,那么美债收益率大概会在今年底见顶,相应的人民币贬值压力可能也会延续到今年年底。

但是,从长期来看,决定一国货币汇率的主要因素是贸易收支状况,长期大幅顺差则本币升值,长期大幅逆差则本币贬值。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制造业大国地位没有改变,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长期顺差国地位没有改变。因此,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的强势基础也不会改变。在今年的短期贬值压力消除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会回升。

王青向记者分析,当前美元兑主要货币汇价普遍高于趋势水平20%左右,且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与GDP的比重已站上5.0%的门槛。这意味着从基本面来看,美元掉头向下的动能正在积聚。他预计,若美联储在2023年一季度末停止加息,地缘政治局势也未朝着失控方向发展,届时美元有可能趋势性下行,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压力也将随之缓解。

央行可能随时再度出手稳汇率

王青认为,9月5日央行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稳汇率信号;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宏观经济有望保持回稳向上势头,国际收支平衡将延续较大幅度顺差局面。这意味着无论从政策面还是基本面来看,接下来人民币汇率出现脱离美元走势的快速贬值风险都不大。在他看来,一旦出现这种势头,监管层将通过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收紧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等方式纠偏,遏制贬值预期过度聚集。

他指出,当前稳汇率的焦点不是守住某一固定点位和追求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而是保持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基本稳定,稳定汇市预期。这才是兼顾内外平衡的有效应对。

另据记者多方了解到,多位业内专家认为央行很有可能已经重启逆周期因子。“逆周期因子”是中国央行用来稳定汇率的一项工具,主要作用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其目的是对冲市场顺周期行为,即所谓的非理性羊群效应。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近期撰文表示,最新的测算表明,在2022年人民币汇率两次急贬期间,中国央行事实上已经启用逆周期因子。在人民币汇率第二次急贬期间,8月30日、9月1日和2日,中国央行采用逆周期因子调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幅度分别为0.46%、0.29%和0.22%。

据中国货币网,在岸人民币兑美元9月22日16:30收盘报7.0810,较上一交易日下跌275点。9月23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上日调降122点至6.9920,回升至7关口以上。

一位人民币汇率的资深观察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天人民币中间价相对于昨天收盘价调升了890个基点,将中间价定在7元之上,很有可能是启用了逆周期因子进行调节。

中金公司外汇研究报告指出,近期人民币市场出现了一定的顺周期行为,可能有部分报价行根据其对市场情况的判断,主动调整了报价模型。据其测算,8月25日至8月30日的4个交易日,人民币中间价的实际值与打开逆周期因子后的模型预测水平更加接近。

2017年5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由“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调整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逆周期因子”由此诞生。此后,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贬经历了两次调整,2018年1月,报价行将“逆周期因子”调整至中性;2018年8月24日,报价行重启“逆周期因子”。

一般规律是,当外汇市场出现明显顺周期波动、人民币汇率出现脱离经济基本面的持续贬值,就会重启“逆周期因子”,以适度对冲贬值方向的顺周期情绪;当外汇市场趋于稳定,“逆周期因子”则会回归中性。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华创宏观汇率测算模型从8月25至9月5日共有7天观测到逆周期因子调控幅度大于100bp,显示政策面近期可能将逆周期因子向升值方向引导。

上述资深观察人士提醒,在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下,央行总体方针大概率依旧是增强汇率弹性,发挥汇率对宏观经济的自发调节作用,而且当前市场并没有出现2015年和2016年的恐慌情绪,因此央行仍有可能顺势而为。此外,央行一再提醒不要预测汇率具体点位,提醒在微观层次上保持汇率中性,做好汇率风险的管理工作。如果汇率短期出现贬值预期过度聚集,央行也会适当进行管理,因为央行并不缺汇率管理工具。

张瑜指出,当前央行的汇率调控工具充足,即便面临较大的超预期冲击,央行政策空间仍较大,风险控制力较强。央行对汇率调控的工具箱中包含了诸如中间价窗口指导、调控掉期点、逆周期因子、增加外汇衍生合约保证金、大幅干预即期市场、缩减离岸人民币池子、加强资本管制、强制部分央企结汇等,目前来看只动用了非常少的部分。

本文地址: http://www.cj8810.cn/77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