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表征功能增强新版上证综指今日亮相
修订后的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今日正式实施,上证综指迎来“新生”。市场人士分析,指数编制修订方案的实施使上证综合指数更加准确表征上海市场整体表现,为投资者观测市场运行、进行财富管理提供更理想的标尺。同时,上证综合指数编制修订的实施不会影响上证综合指数的连续性,不影响投资者观测市场行情。
提升市场代表性稳定性
上证综指的调整,是对市场呼声的积极反馈。上证综合指数发布于1991年,是A股市场第一条股票指数,核心编制方法沿用至今。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修订多有呼声,类似“上证综合指数失真”“未能充分反映市场结构变化”等意见频现。今年两会期间,包括代表委员在内的专业人士再次提议,对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法进行完善。
“上证综指是证券市场历史最悠久、认可度最高、使用最频繁的指数,投资者一般习惯用上证综指表征市场平均收益。但随着证券市场股票数量增多,股票基本面分化,导致原上证综指的编制方法不能完全反映全部股票市场表现。”华安证券分析师严佳炜指出。
在上证综指发布后,沪市针对主板又陆续推出了上证50、上证180、上证380等单市场成分指数,以及其他中证系列跨市场指数,如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从近年涨幅来看,上证综指显著落后于其他指数,13年间涨幅为-1%,同期上证50、上证180、上证380涨幅分别为31%、39%和127%。在常用指数中,上证综指涨幅明显落后,指数编制方法有待优化。
市场人士指出,指数编制修订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上证综合指数的市场代表性与稳定性,更加准确表征上海市场整体表现,更加充分反映上海市场结构变化,为投资者观测市场运行、进行财富管理提供更理想的标尺。
“优化上证综指是为了提升指数的代表性,不是为了换取指数的上涨。从长远来看,指数优化只是为了还原指数的真实性。”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新旧指数无缝衔接
国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樊磊认为,新上证综指更具代表性和稳定性,未来表现值得期待。首先,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证券往往基本面情况差,存在较高风险。剔除这部分样本有利于上证综指的稳定,也能更好反映上市公司整体表现,有助于发挥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
其次,新方案将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10位的新股计入时间延长至上市3个月后,其余新股计入时间延长至1年后,将有利于保持上证综指的良好代表性与稳定性。
最后,考虑到2019年7月22日首批股票上市至今,科创板整体运行平稳,已成为沪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红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将科创板股票和红筹企业存托凭证计入样本空间可进一步提高上证综指的市场代表性。
“上证综指是中国股市最权威、知名度最高的一个指数,因此必须要不断优化完善,从而发挥经济晴雨表功能和国际市场投资风向标作用。”董登新表示,但是市场也要意识到,上证综指修订是常规化工作,不需要过度聚焦、过度解读。
据了解,本次上证综指编制修订的实施将借鉴国际代表性指数编制调整的做法,拟采用无缝衔接的方式进行,即指数编制方案变更生效日点位与前一交易日点位无缝衔接,生效日实时点位基于前一交易日收盘点位及样本股当日涨跌幅计算。因此,上证综指编制修订的实施不会影响指数的连续性,也不影响投资者观测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