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先祥(左一)参与抓党建促创建工作。
摄影:张智琳
近期,一名网友在“楚雄治理通”平台上反映“茶花大道井盖下沉存在安全隐患”, 楚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收到处置任务后,将灵秀路至白龙路的156套传统钢纤维混凝土井盖更换为新型高强度活性粉末钢纤维混凝土井盖,彻底解决了该路段井盖下沉问题。
问题的解决,得益于楚雄市实施了城市基层党建“书记领航”项目,这便是该项目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一个例子。
在加强城市基层治理工作中,云南省楚雄市按照“州委书记迎难攻坚、市委书记担当示范、乡镇党委书记务实创新”思路,扎实推进三级书记联动“2 2 4”“书记领航”项目,切实提升党建引领城市治理水平。
“实施‘书记领航’项目是破解城市基层治理瓶颈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法,是各级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楚雄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书记领航破瓶颈,构建基层治理体系新格局
把构建基层治理体系新格局作为破解城市基层治理瓶颈的首要任务,深入推进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本着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原则,州委书记攻坚克难抓好“书记领航”项目,州委常委、市委书记担当示范抓好“书记领航”项目,带动鹿城镇、东瓜镇党委书记务实创新抓好4个城市基层党建“书记领航”项目。
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和行业系统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责任机制,健全市委发挥“指挥部”作用、乡镇党委发挥“龙头”作用、社区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市、镇、社区三级联动体系,充分发挥城南、城北区域化联合工委统筹协调作用构筑区域化城市党建工作格局,确保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良性互动。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摄影:杨昊昆
科技支撑添动力,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楚雄市整合现有的基层党建、社区治理、数字城管、便民服务等信息系统,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智慧指挥中心,建立智慧联动指挥平台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完善以一个实施意见为统领、三个工作方案为支撑、多个制度机制为保障的“1 3 X”工作机制,着力构建“一屏知全域、一网管全局”的智慧城市治理模式。
在全州一级网格基础上形成了楚雄市1个市级二级网格、15个乡镇三级网格、154个村(社区)四级网格、2064个村小组五级网格、2855个基础网格,确保“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巡、事在格中办。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6.82万人安装“楚雄治理通”APP,通过“楚雄治理通”平台上报疫情相关事项3000余件,社会监督类事项3.51万件,城市管理类事项2.62万件,民生服务类事项1.26万件,农业农村类事项0.95万件,处办归档事项7.61万件,真正做到社会治理事项“网上办、指尖办”。
家住鹿城花园的王女士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楚雄治理通”APP对着大伙开心地说道,“现在这个治理通实施以来,真的是又有效、又便捷,一些影响市容市貌的问题市民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而且处理结果还能在“事项上报”模块进行公示接受监督,大家的幸福感真的是越来越强啦!”
共驻共建聚合力,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增效能
“原来我们社区承担着党建、综治、维稳、安全、禁毒康复、计生、民政、文化等20类180余项具体事务,压得我们工作人员喘不过气来。现在好了,社区事务准入制度的实施为我们社区减轻了很多负担,可以静下心来一心为老百姓服务……”栗子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吕燕笑着说。
针对社区工作力量有限、服务人口较多、工作任务繁重、服务质量不高等情况,楚雄州委书记亲自领衔推进“推行社区事务准入制度”项目,多次下沉社区调研推动社区事务准入工作,深入推进《楚雄州社区准入委托事项(政府购买服务)责任清单》《楚雄州社区法定职责工作事项(自我服务)责任清单》,确定社区法定职责工作事项(自我服务)责任清单30项、社区准入委托事项(政府购买服务)79项,切实为社区减负增效。
面对城市社区基层治理难度大、资源少、力量薄等问题,楚雄市充分动员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全面下沉到驻地和包联社区开展“双报到”,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
学桥街社区把15个驻区单位联合起来成立社区大党委,吸纳共驻共建单位党组织的15名党建联络员担任社区共驻共建议事会成员,落实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开启“金点子”工程,共商社区发展事务,共解社区发展难题。
彝人古镇社区与“双报到”单位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问题清单,精准对接商圈发展需要和商户需求,整合州、市部门和开发区、东瓜镇的资源力量,把发展、服务、党建要素更好地配置到社区,使长期“单打独斗”的社区工作变为“合力攻坚”。 (陈建秋、蒋红梅、孙林芳、徐思春、杨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