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学堂独具特色的绍兴文化地标-上海仓桥资产经营公司

书院学堂是古越文化传承至今的一把钥匙,是古城绍兴极其醒目的文化地标。在绍兴历史上,书院有过辉煌的记录,心学大师王阳明,理学家刘宗周等均在书院讲学。

蕺山书院、府学宫、大通学堂、三味书屋等一所所书院、学堂让古城绍兴有了灵气与风雅,让古城绍兴有了文脉与灵魂。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绍兴那些书院、学堂吧!

蕺山书院

蕺山书院,位于蕺山南麓。因明代理学家刘宗周在此讲学而得名。清乾隆《越中杂识》载:“蕺山书院,在蕺山戒珠寺后,明末刘念台讲学于此。”

刘宗周,字启东,号念台,明末著名理学家,曾讲学于蕺山书院,先后从学者200余人,世称蕺山先生。其主要学术观点是“诚意”、“慎独”、“气质”,被人称之为“千秋正学”。

今蕺山书院为2003年重建,建筑造型古朴庄重,门额悬“刘念台先生讲堂”。

敬先贤、种蕺草、唱童谣、学绍兴方言、讲名人故事……蕺山书院现在已经成为孩子们研学游的重要课堂。

府学宫

府学宫,位于投醪河路稽山中学内,是绍兴古城内仅存的古代教育建筑设施,格局清晰,现为绍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府学宫始建于宋嘉祐五年至治平二年(1060-1065),由邑人吴孜舍宅办学。自府学建成之后,历代皆有修缮。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大修后,学宫焕然一新,壮丽完整,称“浙中诸庠第一”。光绪三十一年(1905),罢科举,府学废。

民国二十一年(1932)秋,在府学宫址上建立了私立绍兴中学,次年改名为绍兴稽山中学。

今尚存戟门、泮池、文庙门,戟门中保存有“绍兴府重修儒学记”石碑。

大通学堂

大通学堂,位于胜利西路,清代建筑,为辛亥革命纪念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通学堂,全称绍兴大通师范学堂,原址为古贡院。1905年9月,光复会领导人徐锡、陶成章等反清志士为培养军事干部在此创办大通学堂。秋瑾曾主持学堂,1907年7月13日在校内被清军所捕,学堂也因此遭查封。

第一进:门厅

正中悬挂的“大通学堂”匾额系赵朴初先生题写。

第二进:礼堂

现为光复会史迹陈列室。

第三进:徐社

第三进在1982年正式对外开放时被辟为徐社,介绍徐锡麟的生平事迹。东侧第一进西首第一间,原是秋瑾工作室和被捕处。

大通学堂作为我国资产阶级革命家们的重要活动场所和辛亥革命的重大史迹,已经成为我们缅怀先人、追忆历史的重要基地。

春山试寓

春山试寓,位于龙山后街,清代建筑。

春山试寓是古代士子应考所居之地,原建于仓桥之西,1999年在兴建城市广场时,将春山试寓按原貌移建于宝珠桥畔,建筑坐东朝西,粉墙乌瓦,门额上雕有“春山试寓”四字,台门两侧粉墙上嵌有花式砖窗。

春山试寓是绍兴历史文化的一道印记,乘乌篷悠悠划过,让它带着我们去探寻那一段进城赶考的美好旅程。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绍兴市区仅存的清代私塾,与鲁迅故居一起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迅的座位

三味书屋原为寿镜吾家书房,后改为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时在此入塾。屋内陈设的桌椅,据说是当年的原物。鲁迅刻了“早”字的桌子也摆在那里。

走出三味书屋,站在古朴的石桥上,往着桥下摇曳的乌篷,感受着它的静谧与厚重。

这个秋天,邀你坐着乌篷去古城绍兴领略浓浓的书卷气息。

(原标题《书院学堂,独具特色的绍兴文化地标》。编辑金汉青。)

欧大师高端系统门窗品牌

定制断桥铝门窗

高端铝合金门窗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