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关注:中国经验与EMBA教育创新
商学院关注:中国经验与EMBA教育创新 MBAChina 从2002年国务院学位办授权国内30所院校开展EMBA教育算起,EMBA在国内的发展已步入第二个10年。时至今日,EMBA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关起国门、几家商学院排座次,而是要和国际上一流商学院“对表”,在世界版图上找到中国商学院的准确位置。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商学院有没有趁势而上,将中国经验纳入EMBA教育?另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本土商学院是否有能力为我们的EMBA学员提供和市场同步而非滞后的教育—这一点,正是衡量商学院办学是否成功的“试纸”。
从被动“跟”到主动“走”
从10多年前制作第一份EMBA学员招生简章开始,我亲眼见证了EMBA学费涨价的过程,从最初20万元人民币上下,到如今翻一番还不够。其标价几乎和世界排名前列的商学院不相上下,但我们要问的是:我们本土商学院为EMBA学员所提供的教育品质是否也提高了一倍?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辩证看待。有人说,国内商学院的办学已充斥泡沫。一个不争的事实是,EMBA招收学员的结构在变化。EMBA是一种特殊的学位教育,根据最初的定位,招生主要对象是高级管理人员。从目前的实际招生情况看,部分商学院为了抢生源,已经开始“降格以求”。
但也要客观地看到,从步入国内商学院教育发展的第二个10年开始,一些本土商学院提供的EMBA教育,其水准已经在逼近国际顶尖的商学院。本土商学院已经告别了“邯郸学步”的阶段,而是努力根据本土的实际主动创新,并初步具备了“走出去”办学的能力。
另一方面,本土商学院也开始收获“墙内开花墙外香”,逐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口碑和品牌。能做到这一点,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本土商学院在第一个10年的积累中完成了一次质的跨越:已经具备了“洋土结合”的创新能力:我们提供的EMBA教育不再是不接地气的舶来品,而是能够契合国内的商业生态,因材施教。
去年,同济大学EMBA组织学员与台湾中山大学联合组队参加台湾九所大学联合举办的“2012EMBA商管联盟高峰会”。真正“走出去”后发现,同济大学EMBA是唯一一所受邀的大陆院校。到了今年,大陆地区除同济大学外,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都受邀,与台湾院校组成联队参赛。
这些例子都说明,包括同济在内,国内的商学院正在壮大。
从放“马后炮”到做“马前卒”
一流的商学院,到底应该给学员提供什么?是新知识、新理念、新观念、新的成功案例还是别的?
EMBA教育的真正目标是提升学员的领导力。毫无疑问,一位领导者今天的战略思维决定着这家企业的未来兴衰。一位企业家今时今日所取得的成功,是对其过去一段时间的战略发展和企业管理理念的肯定。但是企业的兴盛能维持多久?如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探索摸索的过程中,同济给出的答案是:必须提供和市场发展同步甚至是超前的教育。EMBA教育的过程,其实是导师和企业家来共同研究、探讨未知的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都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我们应该更多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尤其是要提供包含前瞻意识和超前内容的教育,以期对学员今后的经营、决策有所帮助。
EMBA学员本身已经具备一定的实践经历和企业管理经验,如何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整体领导素质?原台湾中山大学商学院吴仁和院长对大陆EMBA教育的分析很具有借鉴意义。在他看来,大陆企业家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长,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摸索阶段,第二个是管理阶段,第三个是企业文化塑造阶段。眼下大陆的许多企业正面临着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所以,许多企业家纷纷加入到再学习的行列中来。他的研究表明,大陆许多企业家与国际大企业的企业家比较,需要加强完善几方面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制度设计能力、战略思考能力、文化塑造能力和员工培养能力。
因此,EMBA教育锻造企业家的领导力,其实是在为中国下一步打造更多的国际型企业在做准备。
那么,应该通过怎样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同济的做法是,带着学员“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今年9月,同济EMBA的移动课堂搬到了台湾。除了授课讲解台湾企业的经营之道外,“游学课程”让学员们交口称赞。此次,我们让学员走访台湾知名度最高的企业“顶新集团”,深入学习台湾企业如何与中华文化软实力相结合发展的生动的课程。
比起一些欧美知名跨国企业,“顶新集团”被我们认为是更具参考和学习价值的案例。其企业文化根植于中华传统的儒家思想,将勤俭学习、孝悌传家、诚信助人、务本踏实、创新开创等传统为人处事之道,汇入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通过深入走访,结合案例讲解,学员对于一家企业如何从华人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切入,结合现代工业文明的管理思维,走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有了直观深刻的感受。
学院派与实践派的无缝对接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EMBA不仅是一种特殊的学位教育,也是一种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教育,即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拿捏一个平衡点,在提升学生理论水平的基础上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
从开办至今,有一种观点即认为,EMBA的授课对象都是企业高管,他们不需要“空对空”的理论,缺的是实打实的商战“宝典”。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国内众多商学院的EMBA教育非常强调案例教学,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拿西方的案例做样板,在课堂“解剖麻雀”给学员看,并认为这样的教育形式紧贴EMBA学员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商学院甚至强调,自己不是“学院派”,这似乎是要向学员发一个明确的信号,课堂上是不会有纯理论的“灌输”教学的。
但办学实践告诉我们,“学院派”不能弃,“实战派”不能无。所谓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引领性的行为。办学者和学员的关系,并不是商家对待客户那般的“纯服务”关系。所以,在同济EMBA办学过程中,无论是模块化教学、移动课堂,还是更多其他的授课形式,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理论和实际以最合理、最有效、最科学的方式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我们的EMBA课堂并不是纯本本的案例教学,也不是大家围着一些成功的或失败的案例做评点。而是帮助学员学习经济和企业管理等领域的前沿知识,相当于是在造房子之前打牢地基。另一方面,我们也鼓励学员逆向思考,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考量自己的实战经验,这些真实的实践是否是对某些具体理论的证实、证伪还是修正?相信在这样的思辨学习中,EMBA教育会让更多的学员有真正的收获,接受教育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自我研修和做足心理准备的过程:让企业从“大”变“强”,我准备好了。
欲了解更多关于产经资讯请点击 http://www.mbachina.com/html/cj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