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院案例:工行该不该挣三千亿
商院案例:工行该不该挣三千亿 MBAChina 【MBAChina网讯】5月10日,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在一个论坛上说,工商银行报出来一年净利润达到两三千亿的时候,全国人民都会骂你的。他进而发问:一个服务性的机构怎么能挣那么多的钱,它的钱都挣到了谁的身上?
的确,工行作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是挣了不少钱。年报显示,工行2013年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630亿元,同比增长10.2%。不独有偶,在刚刚出炉的《福布斯》2013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上,工行跃居榜首,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
不过,王东明的说法一出,小伙伴们都惊呆了。5月13日,网传王东明因上述发言,被中信证券内部批评并予以经济处罚。
那么,他的这番惊人言论,是理性质疑还是哗众取宠?我们不妨也来问几个问题:
第一,工行该不该挣钱?作为金融服务业的重要一分子,银行是服务性机构固然没错,但服务性与赢利性并没有冲突。本质上,工行是依法成立的金融企业,与各类工商企业一样,它的重要目的是获取利润。企业对赢利的追求,是对股东负责的一种态度,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如果工行不该挣钱,那么该学“两桶油” 玩巨额亏损?如果工行亏损了,恐怕那时候全国人民真要骂了吧!
经济学鼻祖亚当路斯密认为,经济参与者的本意是自利的,但他们追求自己利益的行为往往能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赢利是健康的,不挣钱才是可耻的。如果所有企业都不赢利,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第二,工行该挣多少钱?很多人可能并不反对工行挣钱,只是觉得它挣得太多?众所周知,国内中资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利差收入,而利差收入则取决于资产规模和利差水平。但是,银行的利率定价要遵循利率政策要求,信贷规模要符合存贷比指标,运营扩张要受制于资本充足率。换句话说,工行是货币政策及监管制度的执行者,而不是制定者。挣多挣少,工行自己也定不了。
从结果上,虽然工行去年挣了近三千亿,但净息差仅2.40%,谈不上什么暴利。而与工行市值差不多的富国银行,2013、2012年净息差分别为3.39%、3.76%。工行的利润总量大,主要是因为资产规模大,算是“薄利多销”吧!
第三,工行从哪里挣钱?没错,银行的主要利润来自客户,包括境内与境外的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工行以遍布城乡的网点和数以万计的员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各类金融服务,以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也从中获利。对比数据还可以看到,以工行为代表的大型银行,提供的*价格一直低于很多中小银行,更远低于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
有人还认为,工行获取的是垄断利润,因此要受到指责。事实上,全国银行业光法人机构就有近四千家,物理网点超过20万个,竞争无处不在。而2013年工行的总资产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占比仅为12.5%,完全不具备市场支配地位,它就是想垄断也没门。
因此,工行获利近三千亿,没有挨骂的理由。相反,工行放着这么大的资产规模,如果利润太少,我们倒应该多问问为什么。工行的这些利润,是工行为社会做贡献的结果,同时也是工行长期生存、持续贡献的基础。年报显示,工行2013年第一、第二大股东分别是中央汇金公司和财政部。工行的大部分利润,最后以税收、分红等方式贡献国家,回报社会。应该说,每个人都可能从工行近三千亿的利润中获益。
金融业应该支持和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但当下实体经济遇到的困难,不能归结于银行支持不力。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与实体经济唇齿相依,近年来不少企业陷入困境,不良*上升较快,已经给银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即使仅从自身利益考虑,也没有银行愿意看到企业走向衰落。实体经济的种种问题,更多的应该从宏观环境、经济周期、产业结构等方面寻找原因,对症下药。
更重要的是,金融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也将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微博]甚至认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是必须加强金融业,中国也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实体经济为主,金融业为辅”的观念,注重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有公共属性,应担社会责任,但这样的责任应限于商业伦理范畴。让商业银行背负太多的应由政府和上帝承担的道义责任,是银行“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路希勒在《金融与好的社会》一书中写道:“我想通过本书传递给读者们(不论远近,不论老少)一个核心的意识,那就是金融有充足的潜力为我们塑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世界,而每位读者的精力和才智都应该放到为这个目标奋斗上来。”
所以,当工行发展壮大,成为“宇宙第一大行”时,我们不妨给点掌声。
更多财经资讯推荐:
《节流省钱 5步创建高性价比的内容营销》
《商院关注:雷军为何敢做小米平板》
《王安家族:败于接班 比肩IBM终成过去》
欲了解更多管理资讯请点击:http://www.mbachina.com/html/cj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