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帮朋友安装铝合金门窗,谁知朋友离婚各奔东西,工钱该找谁2、云南镇雄:从“打工经济”迈向“创业经济”3、做深做细土地文章 义乌北苑街道多举措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治理
帮朋友安装铝合金门窗,谁知朋友离婚各奔东西,工钱该找谁
无限金华客户端3月22日消息
河南人朗先生这十几年一直在义乌做铝合金谋生,三年前,朋友杨先生叫他去干活,他也很高兴的去了,可是没想到,这工钱,杨先生一直拖到现在都没付清,朗先生多次讨要,杨先生却以自己离婚为由,说自己没钱支付......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离婚,跟工人的工钱有什么关系?
朗先生说,2014年,杨先生雇他做铝合金,工钱一共是四万多,当时杨先生支付了一半,剩下的说过段时间再支付,朗先生觉得大家是朋友,也就没有较真,这事就拖了下来,可没想到,2015年,杨先生和妻子离婚了,朗先生再想讨要工钱时, 他们夫妻二人就开始互相推托,都说应该由对方支付......那么,这笔工钱到底该由谁来支付呢?
杨先生表示,自己已经支付过两万块钱,剩下的一半工钱,应该全部由他的前妻杨女士支付,但是杨女士显然不同意自己前夫的说辞......
杨女士表示杨先生在离婚前支付的两万是共同财产,应该算她一半,剩下的两万一千元工钱,她只需要再支付一半,也就是一万零伍佰,前夫杨先生也应该承担一万零五百。但是听到这儿,杨先生不答应了,他觉得之前和前妻在房子分配方面,自己吃了亏......
夫妻两个离婚了,离婚前的工资到底该由谁来承担呢?郎先生的工钱是否能顺利拿到手?杨先生和杨女士关于房子的分配问题是否能顺利解决?除了房屋的分配问题,他们还有什么纠纷?
云南镇雄:从“打工经济”迈向“创业经济”
走进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以勒高铁站附近的五金高新产业园,一排排宽敞整洁的现代化厂房内,工人们正熟练地切割、打磨、包装,一件件五金产品从正在“成长”的中国西南五金城里生产而出;繁忙的流水线上,随着缝纫机“嗒嗒”声不断,一件件防晒服从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走向全国。生活在乌蒙山深处的人们,正用勤劳的双手织就幸福新生活……
昔日东南飞,今朝雁归来。镇雄县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梳理“家底”、盘活资源、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制定一揽子利好政策,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型。
云南镇雄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生产线上忙碌的工人。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东风西渐产业兴
镇雄位于滇、川、黔三省交界处,总人口171万人,是云南省人口第一大县。截至2024年10月,全县有农村劳动力79.19万人,转移就业70.09万人,转移率高达88.51%,其中过半人数前往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
经年发展,“打工经济”不仅为镇雄人民增收致富,还带动起“镇雄五金工”10.2万人、“镇雄缝纫工”9.8万人、“镇雄水晶工”2.5万人等响当当的劳务品牌。
云南博将府门业总经理王永伟在浙江永康深耕门业近20年,他分享,“春节期间,如果镇雄老乡们选择过完正月十五再返岗,永康的工厂只能等到正月二十再开工。”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永康门业对十万“镇雄五金工”的高度依赖。
云南镇雄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区的车间内一派繁忙。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东风西渐,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大量的人力和熟练的工人成了镇雄县的独特优势。”云南镇雄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胡立介绍,摸清“家底”后,镇雄积极回引落地相关劳动密集型主导产业,蓄力建设五金高新产业园和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采取能人带动、产业集聚、政策扶持等措施,有序回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有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我们和园区今年3月1日签约,12日就投产,‘镇雄速度’让我这个镇雄人都吃惊,也看到了家乡努力发展的决心。”云南艺心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勋早年间在浙江义乌、金华等地的服装行业打拼,如今公司规模上亿元。“而且镇雄的务工人员多,开工前园区帮我们很快就招到了200多个工人,在浙江起码得3个月以上。”他说。
镇雄县五德镇山水涧织布车间,为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众提供灵活就业机会。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随着近年来昭通市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镇雄不再被大山阻隔,物流很方便,服务半径可大可小。”胡立介绍,镇雄处在三省交界地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上,成贵高铁和叙毕铁路均途经镇雄县以勒镇并设站,宜毕高速、镇七高速在此交会,客货运流畅,真正四通八达。
“人力成本低、生产成本低、招商政策好,我们目前成本比在浙江低了百分之十五到二十。”胡勋在镇雄的服装厂高峰产值能达到8000万元以上,提供400余个就业岗位。而今,镇雄的物流交通越来越方便,他对前景很是看好。
眼下,纺织园区建设正忙,三期全面建成投运后,预计直接吸纳就业1.2万人,间接带动就业3.6万人,年产值达18亿元以上。即将于今年底完成全部建设的五金高新产业园,已完成12家企业组团式入驻,其中6家负责人为镇雄籍返乡创业青年,实现从“0”到“1”的突破,从“1”到“N”,百亿级西南五金产业集群正在这里崛起。
镇雄,一个乌蒙山区的人口大县,正从“打工经济”奋力迈向“创业经济”。
起步中的云南镇雄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产销联动一体发展
走进五金高新产业园,一座座厂房内机声隆隆,一派繁忙景象。盛尊门窗负责人吴长春穿梭于各个工序盯紧质量,别看他是90后“”,返乡创业前,在浙江永康从事铝合金门窗加工生产已有十余年,是一家公司的合伙人,从技术、销售到外贸,每个环节他都了然于胸。
4年前,吴长春参加了几次由返乡创业服务站组织的宣讲会,最终一口气带着11个镇雄籍五金工人返乡,投入到建设家乡的热潮中。“我们有技术、有设备、有渠道、有市场、有人才,没有理由不投入西南五金市场这片蓝海。”
宽敞整洁的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迎头赶上产业转移的难逢机遇,吴长春还有自己的打算。东部产业成熟度高,但普遍存在设备老化,西部的“后生”尽管起步晚,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加之设备先进、区域资源人力成本等优势,发展速度不可小视。“先以本地市场养活企业,我们接下来一定要开拓南亚东南亚的市场。”曾做过销售冠军的吴长春很有信心。
这样的底气,也来源于五金高新产业园意在成长为“中国西南五金城”的目标。胡立介绍,镇雄定下“三年打基础、五年延链条、十年成集群”的发展规划,先以智能门窗、锁具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为突破口,重点引进建筑五金及其上下游配套产业,其次发展“功能五金、基础五金、智能五金”等五金制品生产加工,最终要完成面向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五金高新产业集群,同步完成吸纳10万人返乡就业。
镇雄还引进五金行业龙头天津亿联集团在县城新城区建设了镇雄亿联国际商贸城,目前入驻商户486家,其中322家为返乡创业商户,去年营销额达12亿元,二期项目即将完工,在县城实现了“前店后厂”,形成产销联动一体发展格局。
东部需要新的空间,西部需要新的机遇,产业对接转移要想实现“双向奔赴”,园区化、链条化、集群化是镇雄接下来的重要发力方向。
十万“镇雄五金工”是发展五金高新产业集群的底气。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写好“产城人”融合发展文章
“你看我的手速多快!”艺心服饰生产线上,吉庆仙热情地展示。她有3个孩子,目前都在县城读书,作为一名陪读妈妈,过去十多年的生活一直是围着孩子转,家庭收入全靠丈夫一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如今,工厂开在“家门口”,孩子白天去上学,她就来上班,一个月能拿4000多元。“明年最小的孩子读初中住校了,我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了,工资最少也有6000元呢。”
“姐,拉链到了吗?”吉庆仙问组长杨敏。杨敏是一名“归雁”,2019年以前一直和丈夫在浙江的服装厂务工,收入不多不少,刚好够一家人的生活。她坚持把2个孩子带在身边,虽然避免了留守儿童的问题,却发现孩子始终融入不了当地的学校生活,每天一上学就眉头紧皱。
“镇雄人都注重教育,现在有了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这样的优质学校,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举家搬回镇雄县城。”孩子是眼见着开心了,夫妻俩虽然一个在幼儿园上班,一个在附近工地打零工,但每个月生活开支也得计算着来。
今年春节,杨敏偶然看到服装厂招人,两口子一起进厂上班,不仅过上早九晚六的生活,收入加起来1万多,比之前翻了一番,还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她在家乡不仅有归属感,还找到了安全感。
吉庆仙(坐)和杨敏(站)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从“往外输”到“往回引”,在吸引返乡创业的关键阶段,镇雄县出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方案、《镇雄县“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镇雄县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施方案》等,持续强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打造“镇好就业”“镇好创业”劳务服务品牌,用一流的营商环境和贴心的服务,为“雁归来潮涌动”保驾护航。
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
镇雄的百亿级西南五金产业集群和纺织服装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千亿级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地正在起步;紧盯2025年建成50万人中等城市目标,目前成功回引4.36万人返乡创业就业,加快推进镇雄县城和以勒“陆港新城”新通道建设速度;依托“镇彝威”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
镇雄“产城人”的融合发展不但让产业结构实现了转型升级,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镇雄,这个昔日的贫困大县正蹄疾步稳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做深做细土地文章 义乌北苑街道多举措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治理
拔钉清障12处共计1421平方米;再创成两个“无遗留问题”区块;新增城市绿地621亩;盘活7个村501间闲置宅基地……
今年以来,北苑街道围绕全域土地综合治理,着力做好土地这篇文章,打出清退、拔钉、流转、提升一套组合拳,进一步优化土地布局,盘活土地资源,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铺好洁净底色,为北苑经济发展谋好篇、布好局。
消除城市伤疤 治愈旧改心病
5月14日上午,随着挖掘机持续的施工作业,一幢位于留雅文化礼堂旁遗留16年之久的旧房轰然倒塌。至此,留雅旧改遗留房屋仅剩最后一处,村内安置、新房建设等即将提上日程。
据了解,留雅于2003年启动旧改,由于遗留房屋户主在房屋报批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导致,旧改问题一拖就是16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留雅并入崇德社区。今年以来,以全域土地综合治理为契机,崇德社区主动谋划,积极作为,村两委多次上门走访,面对面与户主沟通交流,找出矛盾所在,耐心解释政策,最终经过6次走访,双方最终达成共识,并于1月签订协议。
协议签订后,由于旧改时间比较久远,图纸材料绘制、规划许可报批等准备工作难度较大,加上户主年纪较大身体不便,村两委主动承担了相关工作,多方联系协调,最终在上月顺利完成所有手续,成功拿到规划许可。
蝶变最差现场 打造宜居新城
陈涛苗圃区块位于经发大道和环城西路交叉口,占地10亩,区块内苗木堆放杂乱,工棚遍布,环境较差,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为根治创建“顽疾”,清除文明“污点”,北苑街道以全域土地综合治理为契机,多次走现场,与苗圃主人进行了多番沟通,最终在3月份成功达成了租用协议,并于5月17日进行了集中清表,这也是今年继3月中旬对苗圃周边畈东村北侧50亩土地集中清表后,打赢的又一“最差现场”攻坚战。
“截至目前,经发大道和环城西路交叉口畈东区块的50亩土地绿化已经完成,此次清表的10亩土地也即将进场绿化。”经发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盘活低效用地 突破发展瓶颈
义乌市铝合金门窗厂位于复兴社区湖塘西童宅山背地块,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逾 6000平米,厂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基础设施陈旧,厂房内有蜡笔颜料制作、压痕印刷、布鞋生产及仓储单位6家,由于建成早、管理差,一直以来是社区消防安全、环境卫生整治的重点监管对象。
在义乌土地资源紧张的大背景下,为了加快低效用地再开发,提升区域经济产能,北苑街道从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角度出发,将该地块列为重点工作内容。街道班子领导带头,社区书记走现场,与厂房业主面对面沟通,做好政策解释。今年3月,街道与厂方业主成功签订征收协议,4月底完成腾空。目前,该厂区正在有序拆除中。接下来,街道将加快谋划,推动工业用地提质增效,让低效工业用地焕发新活力。
“土地是最宝贵的资源,做好土地文章,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关键之举,是内挖潜力倒逼转型的有效途径。我们将继续围绕土地、围绕发展的空间,做好土地管理这篇文章,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北苑街道党工委书记朱金弟表示,今年北苑街道将紧扣城市转型发展这一主题,按照全域城市化建设要求,着力抓好两项改革、三项拓展、四项治理,全力开创北苑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