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金华风味7︱一张浦江麦饼,历史洪流中的网红2、义乌宗泽小学校门口对面的人行横道被隔断 部门回应:已被拆除3、根治“隔断房”出租,需打通“治理隔断”
金华风味7︱一张浦江麦饼,历史洪流中的网红
2018-02-21 08:26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石磊 张姮
时光飞逝,又是一年新春佳节,老金华早已变换了容颜,不变的也许是老金华的味道。你还记得老金华的味道吗?哪些美食在你的味蕾勾起过饕餮盛宴,哪些风味在你心灵的底片上感了光,让你追想当年感怀不已?
浙报集团金华分社今年春节推出记录金华美食变迁的火腿视频。请您跟着我们的镜头,开始美食之旅吧!
作为一非浦江籍人士,常年奔波在浦江出差,终究把自己炼成了一名假浦江人。修炼秘籍第一,就是吃!能在一个地方吃到当地正宗的美食,应该是成功融入进这个地方第一步。
初到浦江时,忙完工作后,和好友数杯酒下肚,友人诗兴大发,念了一首浦江诗人的诗,其中有一段道:
异地的夜空里
一轮冷冷的月亮
被灼热的目光烫成麦饼
圆圆的,柔柔的,解了谁的乡愁
此刻,在家乡
香喷喷、热乎乎
一个个刚出锅的月亮
在舌尖上,由圆而缺
饱了谁的思念
……
听完,追问,这首诗讲的是吃的吧?
友人回答,这是诗人思乡情切,想到儿时母亲做的麦饼了吧,所以诗名叫《麦饼》。
浦江果然出才子,能用一张麦饼形容出浦江人思乡的味道。
于是,至此之后就知道了麦饼,是浦江人不可缺少的一种食物,几乎家家户户都得吃,浦江麦饼不仅又大又圆,而且美味可口,犹如一轮金黄的团圆月,从前当地的人们每到元宵、中秋佳节的时候,便会拿出此道小吃,寓意着月圆人团圆。
在如今,不用再等道元宵佳节,只要你想吃,随处都可以吃到。浦江麦饼,有荤有素,品种繁多,荤的叫肉麦饼,素的有萝卜、南瓜、苦麻和咸菜等作馅料,另外还有以糖为馅料的甜麦饼
前不久,在浦江当地朋友带路下,找到一家名不经传的小店,只做浦江麦饼。心心念念找到了这家名叫小菡麦饼的店,店在巷子里,一张桌子三张凳子,一个灶台,三个人。没等走到店里就闻到了阵阵烙饼的香味,那种面粉被油炸过的香味在肚子饿的时候真是完全不能拒绝。
店主小菡说,他们家的麦饼不靠店里留人,都是打包带走。平时大家网上下个单,开车过来取。逢年过节、周末走亲访友,浦江人都是几十张几十张的打包往外带。
“我们浦江人谁家不会弄个麦饼吃吃,出门带个麦饼才是正确打开方式,配个粥啊、馄饨啊,鲜的很。”小菡说,如果在浦江吃,在大冬天配一碗热腾腾的牛清汤,一口汤一口饼,在嘴里嚼着,酥脆会融到汤水里,越吃越香。
说着,主厨小菡母亲开始忙活起来。
这里的馅料有豆腐肉、青菜豆腐、土豆泥、南瓜豆腐,首先将麦饼馅儿都是搓成球,然后取出一块发好的面里,把馅料包裹进去,在砧板上撒一些面粉,把包裹好的面团放在上面用手轻轻地拍平,再用擀面杖碾薄,这是考验功力的时候。做得薄一点,吃起来酥脆,一口下去唇齿间还能感受到“咔擦擦擦”这样微弱的声响。
随后把面饼贴到抹了油的锅里,“滋滋滋、滋滋滋。”
反复颠、翻,“擦擦擦、擦擦擦。”
等在锅边,大约三五分钟,听着这样的声音,心里满满的期待,等到热腾腾的麦饼出锅时,口味早就在喉咙里卡着了。
一筷子扯下一块麦饼,热气立马从饼里飘出。我点了一个南瓜馅儿的,浓浓的南瓜香味扑鼻而来。放进嘴里,南瓜入口即化,包裹住原本的面饼下肚,真是太妥当了。
素馅儿的麦饼为什么这么香?这要靠油!
从旁边正在熬制的猪油渣足以可见,新鲜熬制出来的猪油搭配面饼,还能不香吗?
这之后,在友人面前吹嘘自己吃到了正宗浦江麦饼。他却卖弄起学问来,告诉我。
其实浦江麦饼不但好吃,还有挺多有意思的故事。
据说,曹聚仁先生曾在家以麦饼招待客人,鲁迅先生连说“好吃、好吃”,使浦江麦饼从此扬名。
这么一说鲁迅先生颇有麦饼代言人的感觉,浦江麦饼就是当年的网红产品嘛。
还有个靠麦饼修了座桥的故事也挺有意思。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家住古塘村的陈肇英任职闽浙监察使。其时村旁的浦阳江波涛汹涌,自浦江通往邻县义乌的道路常被隔断,行人非常不便。他想在浦阳江上修一座桥,方便行人,造福桑梓。可修桥需要一笔巨款呀,从哪里来呢? 于是他就在南京举办了家宴,特命夫人亲自下厨,煎烫了两面黄的浦江麦饼,客人们吃了后,大呼过瘾,纷纷解囊相助,一下子就募得5万大洋,为家乡的公益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也是应了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不要小瞧吃货的力量。
聊着聊着,脑海中又想起了麦饼的味道。
就是这一只麦饼,抒写了一个地方的情感,一只麦饼,发扬了浦江的文化。
义乌宗泽小学校门口对面的人行横道被隔断 部门回应:已被拆除
2018-10-11 09:05 | 浙中新报
网友供图
日前,有网友在义乌稠州论坛上反映,称义乌宗泽小学校门口对面的人行横道被一道隔离栏隔断,行人需要横跨栅栏才能过马路。而每天上下学时间,这里通行的多为小学生,存在安全隐患。
从该网友上传的现场照片看,宗泽小学校门口对面的马路上,斑马线前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被一道四五十厘米高的隔离栏隔断(左下图),行人确需跨越隔离栏才能通行。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宗泽小学门口,发现该隔离栏已被拆除。记者随后从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江东大队了解到,因为这一带存在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有关部门为了维护交通秩序,专门设置了隔离栏。10月4日,施工方在夜间安装了隔离栏,连斑马线路口也一并被拦掉了。10月9日,发现这一问题后,施工方已拆除这一段隔离栏。据悉,这个斑马线路口将改设隔离石墩。
(原标题《隔离栏堵住斑马线路口, 学生跨栏上下学 部门回应:夜间施工所致,该隔离栏已被拆除》,原作者金晓英。编辑楼菲莉)
根治“隔断房”出租,需打通“治理隔断”
近期,上海一小区居民通过12345市民热线举报,该小区高层楼内某户房屋装修时乱改建,对楼下住户产生影响。原来,是小区内一户房屋“二房东”在装修时,欲将四室两厅两卫一厨的房型改造为“五卫五厨”,后被责令整改,并处以1万元罚款。
把房屋隔断出租,此类乱象近年来屡屡被曝光,实践中却又像“牛皮癣”一样很难根治。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值得深入反思。其中,从规则、执法、监督等层面打破“治理隔断”,可能是根除“隔断房”出租等乱象的一个先决条件。
“隔断房”出租是否一律违法?答案是肯定的。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发布并于2011年施行的《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第8条规定,出租住房的,应当以原设计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人均租住建筑面积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这条规定同时为出租房立了两条规矩,一是原房间不得隔断,二是要确保一定的人均租住面积。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两项是“并列条件”而非“选择条件”。统一的管理需要统一的“规矩”。实践中,一些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了地方性规定,但有的地方却只强调“面积条件”而放松了对“不得隔断”的要求。如此一来,“隔断房”出租在不同地方就可能面临不同的管理和执法标准,这样的“规则隔断”不打通,乱象就很难根治。
打通线下与线上、纸面与真相之间的“治理隔断”,是根治“隔断房”出租乱象的又一个重要前提。根据《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房屋出租需要到有关部门登记备案,登记时应提供房屋状况、当事人身份证明等资料。可在线上交易、线上登记日益普及,短租房交易量猛涨的今天,上述规定的落实状况让人很难放心。一是依法登记的普及率,二是登记材料的真实性,都需要有关部门做足扎实的线下工作。如对房屋真实状况的抽查和对乱象的及时治理,都需要监管力量从线上走到线下,走到出租房去实地看一看。如果只靠群众举报“点对点”治理,可能很难实现“根治”效果。
打通出租与承租的“隔断”,责令房屋出租人承担一定监督义务,对于根治“隔断房”出租可能也不无裨益。如上述新闻中,业主就是“全程不干涉,也不了解装修情况”。违法改装房屋,主要责任当然在“二房东”,可“大房东”是否通过一纸租赁合同,就可以对自己的房子不闻不问,任由他人随便折腾了呢?“二房东”进行违法改造,对此租赁合同不但不能授权,完全放任似乎也不合理。比照民法典代理制度的有关规定,代理人违法时,被代理人也可能要承担连带责任。当然,房屋出租状况复杂多样,不可一概而论,但在必要的情境下,特别是出租人存在明显过错的情况下,适当追究出租人的监督疏忽责任,可能也是一条根治“隔断房”等乱象的备选思路。
“隔断房”“串串房”,虽然可能减轻了租客的经济负担,但对于租客的安全和健康为害甚巨,打通“治理隔断”实现乱象根治,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让租客享受到更为优质、实惠的出租房,才是租房市场长远健康发展的根本之路。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