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以“汛”为令 乌当公安“雨”里同行2、资讯 | 共护遗迹历史风貌 乌当区开展文物普查工作3、乌当区奋楫扬帆行致远 敢立潮头勇争先
以“汛”为令 乌当公安“雨”里同行
<
资讯 | 共护遗迹历史风貌 乌当区开展文物普查工作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了解乌当区的文化遗产资源状况,切实提升文物保护与利用水平,乌当区全面启动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乌当桥 (刘琳 摄)
普查人员在乌当桥调查并录入数据 (区文旅局 供图)
普查期间,乌当区文化遗产保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身背沉重的专业设备,跋山涉水,怀着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敬意,秉持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奔走于全区各地的山间地头和乡间小道。在乌当桥,他们认真地开展现场复查、信息采集和系统录入工作,借助设备对文物本体及其附属文物进行精确的拍摄测量、卫星定位、图像拍摄和信息登记更新,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内容的准确性和内外的协同性。
普查人员在乌当桥调查并录入数据 (刘琳 摄)
普查人员在乌当桥调查并录入数据 (刘琳 摄)
乌当桥长73米,宽6.2米,高6.5米,有九个桥孔,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年至1487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是贵阳市保存完好最古老的石拱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水东路开通之前,它曾是连接新添寨与东风镇之间不可或缺的交通要道,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无声地讲述着过往的历史故事。
来仙阁(刘琳 摄)
随后,普查队来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建筑来仙阁。来仙阁位于乌当区东风镇麦穰村赵家庄南侧大塘河中的矶石上,为三层三檐六角攒尖顶木结构建筑,高24米,青石基座。由于时间流逝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来仙阁柱子与门窗漆面斑驳脱落,阁楼屋檐顶上部分出现木块脱落的现象。来仙阁看护人员薛媛媛向记者介绍说:“我是从2024年9月开始接手来仙阁看护工作的,乌当区东风镇来仙阁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但它经历了长时间的风雨,自然损坏情况严重,现一直处于未开放状态,很多周边群众、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却只能远观,不能近距离接触它,感受它的历史文化而表示惋惜,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修缮后将其开放利用,真正发挥它的历史文化价值。”
普查人员在来仙阁开展数据普查及实地调查 (刘琳 摄)
据悉,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为文物实地普查阶段,乌当区自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实地调查工作以来,全区88处三普文物点已复查59处,复查率67%,预计11月底全面完成三普文物点复查工作。“调查结束,后续相关工作将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重点将聚焦于信息整理、数据提交、成果汇总等任务,确保文物信息准确无误,建立完备的文物信息数据库,将普查成果转化为可查询、可分析、可利用的数字化资源,为今后科学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措施,让文物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及利用。”乌当区文化遗产保护服务中心主任宋移波说道。
普查人员在来仙阁开展数据普查及实地调查 (刘琳 摄)
此次全区范围内的文物普查,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通过文物普查,进一步掌握区域内文物资源,摸清家底,唤醒“沉睡”的历史,让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利用,全面增强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来源:爽爽贵阳活力乌当
乌当区奋楫扬帆行致远 敢立潮头勇争先
乌当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崛起,城市变化日新月异
乌当区智汇云锦孵化基地
乌当区大健康产业蓬勃兴起,新天药业的发展历程是缩影之一。
乌当区近年来全力打造温泉之城核心区,温泉旅游经济迅速崛起
2015年建成的贵州(乌当)大数据智慧产业基地
■题记
时间是奋进者前行的刻度。
改革开放,一场继往开来的深刻变革,一条永不停歇的进取之路。在全市对外开放布局中,市委明确赋予乌当打造开放发展“增长极”、中高端大众消费品制造核心承接区的发展重任,必将对乌当的发展进程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乌当区将全力发展满足中高端大众消费需求,服务人的全生命周期,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的健康医药、健康医疗、健康养生、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旅游和健康药食材产业体系,奋力书写“一品一业、百业富贵”优异答卷,建成全市开放发展“增长极”、中高端大众消费品制造和中高端商贸业核心承接区。
岸底潮声催人醒,扬帆破浪正当时!乌当又将踏上新的征程,乌当的开放发展将翻开全新的一页。以锐意进取的姿态深度融入高水平对外开放大格局,以脚踏实地的苦干实干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健康乌当新未来。
A拓展新空间 提升对外开放承载力
开放是一种态度,开放是一种胸襟,开放更是一种担当。
乌当区将进一步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深入谋划新场融入贵阳北部产业新城和贵阳火车东站、过境高速接地互通、北京东路延伸段、旅游环线等交通枢纽、干道沿线的产业布局、空间整合,重点围绕“一核两翼”布局推动城市更新,带动现代城市、特色小镇、富美乡村梯次拓展,建设一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园区、产业综合体、商贸综合体,争取在全市对外开放进程中抢占先机、占据有利位置。促进城乡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战略等规划的全面衔接,推动“多规融合”全覆盖。到2035年,聚集人口达60万,建设用地面积达80平方公里。
畅通区域交通路网。抢抓贵阳融入“一带一路”、打造陆海贸易新通道上重要节点城市机遇,全面推动区域交通路网建设。实施高铁、高速公路、城乡道路“三网融合”工程,全力推动轻轨三号线、新东二环、旅游环线等重要交通工程建设,全面加快区内主要市政干道、重要县乡公路与高铁站场、高速公路连接通道提级改造,优化城乡路网结构,形成覆盖全区、衔接紧密的对外开放快捷大通道,释放乌当发展空间优势。
加强区域协同开放。加快跨行政区域开发合作,补齐开放短板,提升开放层次,增强聚集高端要素能力。主动融入全市“四轮驱动”开放平台增量扩容、提质升级进程,实现“借港出海、借道出山”,承接国内外中高端大众消费品制造优强产业转移。全力推进与云岩区、南明区、观山湖区的对接合作,推进与核心城区之间以交通基础设施、信息为重点的互联互通,主动承接国际化高端消费品工贸一体示范区的辐射带动。
B融入新格局 提升对外开放影响力
敞开大门、打开窗户,新鲜空气才会源源不断,发展的新动能才会持续涌动。
乌当区将树立世界眼光引进来。积极参与全市对外开放合作及招商推介活动,广泛引入资源要素,助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面向欧洲重点是德国,大力引进一批医药研发制造、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及其产业链“隐形冠军”企业;面向日韩和我国台湾地区,大力引进保健药食、美容美妆、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中高端制造及其产业链企业;在与东盟、南亚各国的教育合作、文化旅游、商品贸易、服务贸易等交流合作中寻求开放合作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坚持国际标准走出去。乌当区将精准对标中国制造2025,主动学习德国工业4.0,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规模化、品质化发展,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体系和品牌。发展一批军转民、民参军和智能制造产品,推动“航瑞铆钉”“捷盛钻具”等一批中高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促进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材料为重点的电子元器件和重要零部件出口。推动健康产品迈向国际化、高端化,加快建设贵州农产品国际贸易标准化产业基地,推动“黔货出山”“黔货出海”。
瞄准国内优强促共赢。继续巩固京筑创新驱动合作,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泛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交流合作,积极融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试验区,高端嫁接引入大健康领域资本、技术、人才及创新要素,共建西南地区大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健康消费胜地。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健康大数据西部中心及产业基地建设,高标准建成医疗健康城、智汇云锦孵化基地等产业平台和综合体,瞄准国内大健康领域优强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提升健康制造、健康服务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
C培育新动能 提升对外开放竞争力
乌当区将着力打造中高端消费市场,全面打造满足中高端居住生活消费需求的品质宜居城市,充分发挥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和世界旅游名城重要景区景点的优势,大力打造一批中高端大众消费品品牌卖场和高品位智慧旅游景区景点,让中高端消费成为乌当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积极组织有实力的企业深度拓展日本、韩国、港澳台地区、东南亚等市场,支持星力集团等有条件的企业构建海外营销和物流网络,建立海外采购中心或直采基地,不断优化境内外自主营销网络布局,提升国际化营销能力。依托新天贸易中心、正德家邦、里外里等商贸综合体,优化商贸服务业态布局和配套环境,打造高品质生活服务商圈。
引进培育中高端消费品品牌和产业体系。紧盯消费升级新趋势,加快与国内外高端知名品牌的合作,引入一批先进制造及商贸服务业知名品牌、知名卖场。学习借鉴先进运营模式,支持本地企业“提品质、树品牌”,加强新品研制及产品深度开发,创新营销模式,积极培育发展一批中高端品牌,抢占中高端市场。做大做强“苗药”品牌,大力发展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及心脑血管、抗肿瘤类药品,积极发展生物制剂提取物等健康医药衍生品种。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新业态,推动工艺设计、检验检测认证和售后服务等专业化发展,促进商贸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融合发展。确保每年至少落地1个以上产品,精心培育、深耕细作形成产业集群。
发展以旅游为重点的健康服务品牌和产业。加强旅游对外交流合作,组合好山水、生态、田园、地热、文化等资源优势,整体打造世界旅游名城的重要景区景点,面向西南、中南乃至泛珠三角的全域健康旅游度假区和养生养老目的地。大力发展山地旅游、康体运动、民俗休闲、农业观光、文化体验、温泉康养等生态特色健康旅游业态,培育服务人的全生命周期的育婴保健、健康管理、健康咨询、远程诊疗、特色医疗、康复疗养、养生养老等健康服务新业态,打造一批引领中高端健康消费需求的健康服务品牌、产品和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D培育新优势 建强对外开放大平台
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是重要的基础支撑。
乌当区将建强综合性实体平台。高标准推进云锦洛湾医药食品新型工业园、火石坡工业园等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规划建设张天水大健康产业园、北部产业新城新场板块,打造承接中高端制造的产城融合核心区域。建成智汇云锦、台湾产业园、韩国产业园、贵州农产品国际贸易标准化产业基地、大数据双创基地、智客小镇等一批产业综合体,建成东风医养小镇、羊昌花画小镇、偏坡布依原味小镇等特色产业小镇,主动承接国内外中高端大众消费品制造,配套发展现代服务业。贵州乌当经开区、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要积极发挥功能作用,承接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招商引资,推动形成适应开放发展的功能框架。
推进交流性开放平台。积极参与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数博会”“酒博会”等活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各类经贸活动,务实推进高端合作,充分利用贵阳市谋划筹办中欧产业发展论坛、中高端制造业发展论坛等专业、国际性论坛,增进与国际化专业社团、行业协会、投促机构和国际商协会等专业机构的合作,强化磋商交流、提升合作层次,努力开拓对外合作渠道。通过建立企业联盟、搭建大数据平台等形式,引导中高端消费品制造企业“抱团发展”,形成品牌优势。
推进物流平台建设。依托航空港经济区、贵阳综保区,围绕火车东站和过境高速、北京东路延伸段等物流大通道,规划建设高穴物流园、定扒物流园。支持康心、广奕、光正等现代医药物流做优做大做强,实现抱团发展,巩固全省行业领跑地位。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支持瀑布冷链物流扩大规模,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综合服务能力强的专业化、规模化冷链物流企业,建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衔接顺畅的物流网络体系,加强面向城市消费的低温加工处理中心和冷链配送设施建设。
E激发新活力
做优对外开放大环境
开放的竞争,说到底是机遇、优势、环境的竞争。
乌当区将注重科技创新,强化区域创新合作,积极融入贵阳制造向贵阳创造、贵阳产品向贵阳品牌转变进程,构建开放合作型创新生态环境。促进与国内外各类创新要素高效务实合作,通过与境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人才、技术合作,加快产业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等中高端制造业领域各类研发平台建设,支持一批中高端制造业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推动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创新主体聚集发展,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双提升”。着力把智汇云锦孵化基地打造成为规模更大、功能更强、要素更全的大健康产业孵化中心、展示窗口、创新平台。
强化人才引育。围绕引进、培育、发展中高端制造业,牢固树立“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但为所用、不拘一格”的人才观,加大引才引智工作力度,吸引高层次人才、海外归国人才创新创业。按照顶尖人才项目合作、急需人才精准引进、优秀成长性人才集聚原则,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引才用才主体作用,鼓励企事业单位大力开展各类引智引才,依托国际国内人才中介机构引进海内外高技能人才、创新团队和职业经理人。组建专业化招商团队,实行一个团队紧盯一个产品一个项目,全方位一条龙开展招商引才。
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将单一的政策优惠或要素配置转向综合服务环境打造,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厅通办”改革,严格执行招商引资全程服务、持续开展发展软环境专项整治,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具有乌当特色的营商环境。依托“数智贵阳”“非公经济服务平台”“工程项目审批管理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充分激发民营经济在对外开放中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