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如何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压舱石,答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道“必答题”?清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一把手如何抓乡村振兴、钱从哪里来、农村‘三块地’如何改革、产业如何发展、乡村民宿如何推动、基层党建如何引领”等六方面探索“清远战法”。
为深入展现清远凝心聚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为,总结各地落实市委“十大行动方案”的做法、成效,为清远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南方日报清远新闻部策划推出了“乡村振兴 清远战法”6篇系列报道,现综合汇总,以飨读者。
土地活起来 农民富起来|“乡村振兴 清远战法”系列报道①
破旧危房被改造为漂亮精品民宿,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拔地而起,村集体收入翻几番,村民变股东年年有分红,无人问津小村庄变身人气超旺的“网红打卡地”……近年来,在清远广袤农村大地上,一场场蝶变不断发生。
乡村要振兴发展,地是关键。如何激活农村“沉睡”资源,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清远给出的答案是探索推进“三块地”(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有效推动土地资源整合、盘活、流动,让乡村振兴动能更加澎湃。
金融“活水”流向希望田野|“乡村振兴 清远战法”系列报道②
清远横荷打古居委会红建村村民刘伯建设新房花完了手上的钱,没钱添置家具,更无法入住新家。
为快速解决刘伯的资金困难,清远农商银行仅用3天时间即完成调查审批,发放三年期无抵押消费贷款帮助刘伯添置家具。这是清远农商银行“整村授信”项目成功激活的首笔授信。
“以前我们村民想借钱很难,现在有‘整村授信’,申请贷款就容易多了。”刘伯开心地说道。
“五个示范”激活“红色引擎”|“乡村振兴 清远战法”系列报道③
11月的连樟村,天高云淡。村民陆建国走出自家崭新的小洋房,前往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上班,“泥巴路变成柏油路,环境变美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连樟村的蝶变,是清远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缩影。近年来,清远以创建全省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市为目标,以《清远市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升级十项举措》为抓手,不断夯实农村基层组织根基。在一系列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中,形成了以“五个示范”(组织示范、队伍示范、制度示范、保障示范、作用示范)提升农村治理水平的“清远战法”。
建设乡村转向经营乡村|“乡村振兴 清远战法”系列报道④
坐落于清远市清新区桃源镇的桃花湖风光旖旎,虽然被赋予了山水的灵气与魂魄,但此前一直“待在深闺人未识”。随着“清新人家”民宿集群落户湖畔,这才迎来了如织的游人。
如今,当地发展乡村旅游蔚然成风,旧村舍变身为精品民宿之后,每晚住宿价格可达千元以上。一二三产业也被民宿有机整合在一起,不仅吸引文创业者和手工艺匠人纷至沓来,周边农民也吃上了“旅游饭”。
一线“施工”看队长|“乡村振兴 清远战法”系列报道⑤
飞霞山下,清远市新马乡村振兴样板区稻虾共生,智慧农业大棚嫩绿的新品种生菜茁壮成长。清城区源潭镇新马村党总支书记杨振贤戴着草帽、穿着迷彩服穿梭在田间地头、项目现场。
山连着山,田连着田,清远北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太保镇千亩梯田稻浪重重、丰穗垂枝。10月中旬,连山县委主要领导前往太保镇欧家村、黑山村走访调研、把脉开方,要求擦亮太保镇梯田招牌,推动乡村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工作任务,谁来抓?怎么抓?
五大一提升 山货俏湾区|“乡村振兴 清远战法”系列报道⑥
在连山小三江镇省洞村,早些年闲置的场地和荒地已经盘活,村里凭借几十年的山羊养殖经验,扩大山羊养殖项目。如今,黑山羊俨然已经成了村民眼中的“招财羊”。
省洞村是清远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在清远,越来越多的乡村特色产业正在崛起。清远以“五大一提升”行动为突破,聚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突出重点,坚持特色,既重点发展茶叶、清远鸡、柑橘三大主导产业,又注重集中连片发展水晶梨、连州菜心、丝苗米、西洋菜等特色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坚持品牌化发展,为大湾区“菜篮子”打造优质生产基地。
【整理】叶镇祖
【策划】张锦标 魏金锋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