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的施工队伍中,有着许多资历深厚、技术高超的工匠师傅。
在农村建筑行业,虽然这些工匠师傅名不见经传,但却有着非常令人叹服的绝技。
尤其是在制作圆柱的工艺上,这些工匠师傅更是将其发挥到了极致,让人赞不绝口。
近期,一段视频在网上走红,视频中的师傅通过叠放模板的方式制作圆柱,让人们惊时间叹。
为何离开了模板,圆柱还能够制作
这又是怎样一项绝技
一、没有模板,师傅们又是如何制作圆柱的
在建筑工程上,模板作为组成结构的“框架”,用于成型后浇筑混凝土的基层部分。
一般而言,使用的模板有单打式的全钢铝合金模板,也有使用木板拼接而成的木模板。
然而,在建筑工地上,却有一种制作圆柱的方法,与常规的做法大相径庭,这就是视频中众多农村施工队所采用的方式。
这些农村施工队在制作圆柱的时候,常规的方法是先凿出一个洞,然后再用模板将其包裹好,然后将混凝土倒入其中,待其凝固后再将模板拆除。
然而,这个过程较为繁琐且耗时耗力,因此被师傅们所抛弃。
视频中的这位师傅透露了自己的独门绝技:制作圆柱并不一定要模板,只需要将砖块叠放在一起,再将混凝土倒入其中,待其凝固后再将砖块拆除,同样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圆柱。
这项技艺的关键在于砖块的叠放,工匠师傅们掌握了这种技艺,能够让专业的施工队也叹为观止。
二、砖块叠放制作圆柱的过程
砖块叠放制作圆柱的过程并不复杂,首先需要在施工现场找一块空地,清理干净后,用铁锹将地面挖出一个深约两米,直径约两米的洞。
挖好坑之后,将砖块叠放在坑口处,一圈一圈的往里叠加,待砖块叠加至一定高度后,再在上方浇筑混凝土,让其凝固后再将砖块拆除。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既减少了模板的使用,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砖块叠放制作圆柱的过程中,工匠师傅们需要注意几个要点。
首先,要掌握好砖块的叠放技巧,使砖块叠放稳固不倒。
其次,要掌握好浇筑混凝土的量,使圆柱的直径符合要求,不要浇筑过多造成浪费,也不要浇筑过少导致圆柱不完整。
最后,要注意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一般情况下,混凝土需要至少两天才能凝固,两天后才能拆除砖块。
这种砖块叠放制作圆柱的方法不仅在农村施工队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在一些建筑施工中得到了认可和应用。
三、砖块叠放制作圆柱的优缺点
砖块叠放制作圆柱这种方法相较于常规的制作圆柱的方法来说,有着优缺点。
优点:
1.能够在没有模板的情况下,制作出完整的圆柱,节省了模板的费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2.施工效率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圆柱的制作,提高了施工效率。
3.施工简单,易于操作,施工队人员只需要掌握基本的叠放技巧,就能够完成圆柱的制作。
缺点:
1.制作出的圆柱表面较为粗糙,由于没有模板的包裹,圆柱的表面可能会有瑕疵。
2.圆柱的直径不能够很精准的控制,由于叠放砖块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导致制作出来的圆柱直径与预期不符。
3.圆柱的坚固性可能不如使用模板制作的圆柱,由于砖块叠放制作的圆柱可能存在空隙,导致圆柱的承载能力降低。
结语:砖块叠放制作圆柱这种方法,是农村施工队的一项独特技艺,虽然存在一定的缺点,但是在实际施工中还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也体现了我国建筑工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有师傅就是好啊,比铝合金模板还快”,有一位专业施工队感叹道。
足见这种砖块叠放制作圆柱的方法,受到了建筑工地上专业施工队的认可。
虽然这种方法在实际施工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在农村施工队中却是一项独特的技艺,也是我国建筑工人们的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