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丨老家房子的变迁

老家房子的变迁

李建国

民以食为天,耕者有其田,住者有其所,这是大千世界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居者有其屋,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根本的生活资料,也是老百姓对居住生活的美好向往,也是我们最基本的需求。

我的老家在安丘的西南山区辉渠镇,属于沂蒙山区边缘,地处留山后崖丘陵地带。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勤劳实干是老百姓鲜明的品质。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开始起步,建筑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成千上万的农民走出家门,涌入大中小城市,培养了一大批能工巧匠,百分之七八十的农民成为建筑业农民工,造就了潍坊华夏建安集团、山东道远建设工程集团、潍坊高新建设集团等大型建筑企业,带动了以辉渠镇为中心周边七八个乡镇的农民工进城,既增加了丰厚收入,也反馈回了先进现代化的建筑模式。因而,我的老家周围农村建房式样超前、结构新颖、布局合理、经济实用,引领了这一带农村建筑的新风尚。我老家的新屋就是在这样乡村振兴的氛围影响下建成的。

看着崭新新居,回想老屋的变迁,那可是一段不可忘却的乡愁……

砸 屋

我的老家辉渠镇姜家庄子村,是辉渠镇的北大门,坐落于史沟河北岸,是一个不足一千人的村庄。史沟河发源于留山北麓,无数大小股泉水和长短不一的山峪雨水汇集,形成南北走向的小河,顺着留山余脉,蜿蜒辗转向北流去,到我村前一个转弯缓缓向东流淌。

村后丘岭聚集的雨水和泉水形成一条南北的大水沟,把整个村庄分成东崖和西崖。东崖河边一条东西主道,南北一条主路我们俗称大胡同。我家的老房子就坐落在大胡同中间的东侧。三间的小土屋窄窄巴巴,屋后是我爷爷、大爷家,大爷屋东侧是我三爷爷家,大爷家屋后隔一条小道是二爷爷家,我家南面一条东西小路,小路南面是我四爷爷家,东侧是我四老爷爷家,大胡同西南侧与我家对角的是我五爷爷家,我爷爷是五老支的老大居中住着,一个小小的区域是峰山李第二十世翠峰堂没出五服聚居的地方。周围血缘亲近,知根知底,关系融洽,邻里和睦,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派喜乐盈盈的景象。

但我家房子低矮、潮湿,西头一间后窗正对着大爷家的猪圈,院子狭小,连放一辆自行车都困难,随着弟弟和妹妹的出生,就更加拥挤不堪。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外工作的爸爸决定另找地方盖新房,但物料短缺,资金紧张,爸爸力排众议,随之做出安排,我们暂住四爷爷家的小南屋,砸掉旧屋,拆除部分物料,爸爸卖掉心爱的自行车,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住了多少年的老屋就砸掉了。

盖 屋

砸掉旧屋后,也没有拆出几根象样的檩条和几块石头,又到处赊树做檩条,组织有关亲戚去村东北山打石头。新屋地址选在村最后头二爷爷家后面,原是村里的红麻和茎地,周围全是庄稼,地势开阔、宽敞。

那个年代,盖屋是一件特别重大的事,建设房子的材料十分紧缺,连几根像样的木棍和几块石头都没有,所有亲戚和邻居,有力的出力,有物的给物,特别是姥娘门的舅们,挑着吃的食物,带着能用的麦根子、木料等家什,帮着打石头,亲自活泥脱土坯,经过七凑八凑和亲朋好友的共同艰难努力,比较粗糙简易的土屋就盖起来了,房子却是那时本村最宽敞、最引人注目的四间大屋。新盖房子虽没干透,我家就赶在春节之前住进最东头一间。

此时,房前就是村民上坡的小道,屋后就是田野,房子还很潮湿,但我们全家都高兴极了,再也不住在四爷爷家拥挤的小南屋了。过后在三个即将当兵参军的青年帮助下,盖起了猪圈,随后又垒起了院墙,建起了简易的门口,形成了算是齐全的院落。

爸爸安排我们在房前屋后栽上了白杨和刺槐,母亲又找人支起了磨,建了一个盛粮食的粮囤,喂了猪,养了鸡、兔、羊,一个幸福的农家小院已经成型。

到了一九七六年,家里经济收入有了一定好转,爸爸思想比较先进解放,小土屋屋顶由麦根子换成了红瓦,窗户升级为推开式玻璃窗,挖了全村第一个十几米深的手压井,用水泥浆砌了盛水的水泥瓮,盖了西屋和大门过道,大门换成了宽大的两扇木门,院子还栽了四颗结梨的梨树。整个屋子和院落都是一流的,引得全村老少爷们都来参观。

新 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在宽敞的房子里度过了快乐美好的童年。一九八一年春天,我们全家随爸爸搬到了峡山水库西岸的赵戈,离开了恋恋不舍的老屋,房子就空闲起来。

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几个叔伯兄弟长大结婚,大爷家的住房就紧张了,我大爷大娘老俩就搬到我家老房子住,小院人来人往,仍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后来,随着大爷大娘的相继去世,房子又闲置起来,没有了以往的欢乐和笑声,小院又沉寂了。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房子受到风雨的侵蚀,日日变得苍老和弱不禁风。特别是二O一O年以后,农村建房有了快速的发展,周围全部翻建了新房。新房子既高又大,样子又新颖时尚,遮盖了我家当时引以自豪、引以为荣的房子,老屋显得既卑微又矮小,再加上常年不住和没维护,房子已千疮百孔,房顶漏雨,山墙裂纹,围墙倒塌,已惨不忍睹。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随之我和弟弟商议决定,根据村里的统一规划,在原址翻建新屋,把父母留下的老宅传承提升上去。

二O一七年秋就干了起来,绘制了图纸,签订了有一定经验和水平的施工队伍,筹集了二十多万元资金,采购了钢材和水泥,订购了红砖和混凝土空心砖,按照经济适用、结构合理、新颖时尚、简洁大方的原则,进行了具体施工。依据原址地块,新屋四间,设置了厨房、东西两卧室,中间分餐厅、客厅,院子建设了西屋及洗手间,建了宽敞的门楼,整个屋顶进行了浇筑,实行尖顶挂瓦,门窗真空铝门窗,安装了自来水和排水设施。经过大半年的紧张施工,于二O一八年春天顺利完工,一幢简洁实用的现代化新农屋拔地而起,它昂首站立在老家村中。

现在,我们偶尔在逢年过节、春暖花开、秋风凉爽的时节回老家住一下,老家的房子寄托着我们无限深情,家乡的老屋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无论如何变化,它永远是我们挥之不去的萦绕脑海的梦,永远是我们难忘的记忆和乡愁!

2023年8月16日于青云湖畔

编辑:安新

断桥铝门窗

隔热门窗

隔热隔音门窗

断桥铝合金门窗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