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的努力。搜救,我们的目标就是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搜救失联者。”7月28日下午,前线抢险救援指挥部副指挥长杨洪武盯着无人机传回的现场救援画面,右手拿起对讲机,向救援工作组成员再次重申指令。
7月23日15时50分,赫章县野马川镇毛栗村殷家沟发生山体垮塌,造成1人遇难,6人失联。灾害发生后,省、市、县党委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援。消防、武警、公安、应急、自然资源、交通、卫生健康等部门火速奔赴垮塌现场,各司其职、通力协作,一场生死救援迅速展开。
山体垮塌现场(7月25日,无人机拍摄)
1
灾情就是命令,救援十万火急
接报灾情后,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作出批示指导救援,市、县共同成立指挥部,迅速调动专业力量和装备开展抢险救援,要求以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力度、争分夺秒、千方百计搜救失联人员。
灾情就是命令。救人,十万火急!
接到报警后,15时55分,赫章县交警大队野马川中队、野马川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
16时03分,野马川镇、村干部赶到现场……
16时20分,野马川镇卫生院急救人员赶到现场……
紧接着,消防员赶来了、武警官兵赶来了、应急救援专家赶来了……救援力量从四面八方汇聚,争分夺秒、驰援灾区。
第一时间赶到垮塌现场的野马川派出所所长李勇带领民警,对现场情况进行查看,“河谷狭长,河水湍急,塌方量比较大,垮塌体已经形成堰塞湖,情况万分危急。”
拉起警戒线,疏散现场群众,实施交通管制,疏通生命救援通道,李勇同时向上级汇报现场情况,请求增援。
作为第一支赶到现场的专业救援队伍,赫章县消防救援大队排长杜鹤林与战友携带液压破拆动力组、雷达生命探测仪、无人机等相关救援器材进入现场,立即展开救援工作。
“搜救第一,安全施救”,专家组迅速制定救援方案,抢险救援工作科学、有序、迅速开展。
赫章县应急局局长蒋本旺介绍,为防止发生次生灾害,成立现场专家技术组,在垮塌区布置拉线式位移计,设立全站仪监测站和自动化数据监测站,使用无人机组进行空中监测,建立救援人员和观察人员险情快速反应机制,不间断监测着山体的“动静”,对救援进行科学指导。
搜救失联人员
2
即便困难重重,救援一刻不停
垮塌山体位置特殊,紧邻湍急河流,典型河谷地形,山高谷深、垂直落差大,滚石不断、阵雨频繁,雨水夹杂着泥石滑滚下来,给救援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
现场搜救总指挥刘庆说:“河水暴涨,水量大,看不清河床;垮塌体砂石方量大,估计有12万方;垮塌山石大,最大的重量达六七十吨;垮塌体坡面陡、垂直高度高,作业面狭窄。”
为确保安全,核心区作业多次暂停。现场指挥部明确,“科学搜救是第一目标,安全救援是第一任务”。
赫章县消防大队教导员邓尚恒说:“除了垮塌砂石造成堰塞湖,情况紧急外,在救援过程中,也还存在其他危险因素。”
即便困难重重,救援一刻不停。救援力量全力挺进核心区,加紧清理作业面,迅速开展搜救任务,抢夺黄金72小时,争分夺秒搜救失联人员。
在现场,记者看到,长臂挖掘机持续清理堰塞体泥沙,短臂挖掘机正在挖掘垮塌体砂石,破碎机及大型运输车辆也在紧张有序作业。
“人休息机器不休息,为了抢时间,所有机器设备24小时作业,一刻不停。我们吃饭都在现场。” 刚从挖掘机岗位上轮班下来的师傅李刚说,他每天早上7时10分至30分开完班前会,8时准点上机作业,一直到19时轮换。
“想着砂石底下埋着的兄弟姐妹,不论多么危险、多么辛苦,就想早一点把他们搜救出来。”李刚说,25日正在下雨,指挥部刚下达撤离现场的命令,正在作业的5台挖掘机刚撤出10多分钟,落石就陆续滚落下来。“监测到山体相对稳定后,我们又继续开展救援。”
目前,现场汇聚各方救援力量600余人,投入大中型挖掘机、大型运输车、医疗救护车、高空作业照明机、应急通讯指挥车、基站风缆抢修保障车、疾病防控车等40余辆(台),已累积清理土石方37080余方。
施救现场
3
坚守救援一线,搜救持续进行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谁都不愿停下来,轮班工作,日夜作战,坚守在自己岗位上。
29日中午,右手手腕缠着纱布的赫章县特警大队队员郑航,正在哨卡执勤。在巡查过程中,邓航不慎摔了一跤,右手受了伤。他说:“这点小伤不值一提。”
与郑航一样,手腕缠着纱布依然坚守在搜救现场的还有蒋本旺。他告诉记者,“轻伤不下火线。我的这点伤算不了什么,救援中,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28日中午,刚和队友完成沿河排查任务的21岁消防员黄小仕脱了鞋子坐在一棵树下,他原本受伤的脚踝水肿更加严重。黄小仕之前在训练中脚踝受了伤,还主动请求参加救援。他说:“沿河搜救必须要到河里作业,我是中队里水性比较好的,我得来。”
目前,消防员已对河流下游7公里范围,开展了两次地毯式沿河排查。
29日上午,武警毕节支队前线指挥所指挥长张崇清像往常一样,刚从山上巡查警戒回到指挥所,他说:“每天早中晚,我都要到观察警戒点及各岗哨巡查,所有武警战士轮班值守。”指挥所里,士官犹贡松刚从视频监控点轮岗下来,为了持续获取现场画面,他和战友必须顶着烈日、冒着风雨,轮班值守监测点。
保障救援通道畅通,就是保障生命通道畅通。近3.5公里救援通道上,公安交警在各个路口设置卡点,轮班值守。“接到命令后,我就和队友立即对道路进行交通管制,疏散人群,疏导交通。” 野马川交警中队李顺说,“直到垮塌发生第二天,我们连续工作近30个小时。”
看着从岗位上轮班下来的民警有些疲惫,野马川交警中队队长石坤说:“我们采取‘24小时+’的工作模式,就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高度负责,对最大限度搜救失联人员的坚守。”
在抢险救援现场,除了冲锋一线的消防队员、武警战士,疾控、供电、通讯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全力参与做好救援保障,坚守一线。
29日22时许,夜幕笼罩,河水滚滚,照明灯塔照亮垮塌现场,高清夜视摄像头向现场指挥部实时传回塌方体监控画面,挖掘机、破碎机、运输车仍在紧张作业。
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找到3名遇难者,还剩4人失联,根据地质专家对搜救现场的风险评估、医学专家对生命体征的探测等综合研判决定,垮塌灾害搜救工作于7月30日12时结束,相关善后工作正在进行中。
来源:毕节日报全媒体中心
文/许学义 李金贵 图/李学友
部分图片由赫章县委宣传部提供
监制:刘瑾 编审:许学义
责编:黎荣 编辑:罗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