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防盗门安装

文章目录:

1、成都,小8,到底有多暖?2、静态体验极星2:既可靠脸吃饭,又实力非凡,这回特斯拉头疼了3、吉利之“星”点不亮

成都,小8,到底有多暖?

此前,小微给大家介绍了

今年内即将开通的成都地铁6号线

近日,随着地铁多项进展的公布

有一条线路的呼声颇高

它就是成都地铁8号线

8号线一期工程南起莲花站

北至十里店站,线路全长29km

设车站25座,其中换乘站14座

设元华车辆段1座,通过双流区、高新区

武侯区、成华区、锦江区5个行政区

作为南北向的补充线连接着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

能疏导中心城区密集客流、带动沿线地区发展

可在一定程度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可是,这条地铁线路的开通

绝不只是方便出行那么简单

它不仅个性十足,还超超超超暖

1

8号线外号“小青”,采用最轻的A型车辆

和成都地铁其他线路一样

8号线也有着独属于自己的主色调——绿

而且,是十分清新的苹果绿

列车端部外观色彩采用炫酷黑

与欣欣向荣绿相结合设计

传递着年轻、包容、时尚、前卫的城市精神

车身内部,也是与列车统一的苹果绿

从腰身到拉环

都让8号线列车看起来格外清爽

小青不仅颜值高

工作能力也很棒,它采用A型6辆编组车辆

全长140米,宽3米

最高运行速度达80km/h

定员载客量1804人,最大载客量2564人

与1号线列车相比,车载客量提高20%

但是这么“能装“的小青

却拥有让人羡慕的轻体重

还十分节能

8号线列车车体采用轻量化铝合金材质

是目前成都地铁最轻的A型车辆

你可以叫它“小青”,也可以叫“小轻”

这也让它更为节能

一期43列全部上线运行的话

一年可节省190万度电

据了解,8号线一期车辆

计划配车总数将达43列

目前已全部到段

车体为成都本地生产

将进一步推进

成都轨道交通装备本地化生产

2

智能空调+轮椅固定位,小8暖到炸

如果说小8的外形让你眼前一亮

它内里的人性化的设计

更是超暖心

座椅呈窝状并往里部微侧

给你带来最舒适的乘坐体验

避免了运行途中乘坐的乘客往外滑

车上还有轮椅固定位

为残疾人士出行提供便利

LED显示屏宽大、显眼

一侧设置了明显的红灯、黄灯

当红灯亮时这一侧门不会开启

还有智能空调提升乘车舒适度

列车空调可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调节客室温度

可根据载客量调节目标温度

据了解,列车空调可设两个温度

一般情况下为26度

当列车载重达到重车时

车辆将自动感知并将温度下调至24度

让乘客感觉更加舒适

为进一步提升乘客乘车体验及舒适度

8号线车辆设计

在借鉴其他线路车辆设计经验的基础上

运用多项新技术进行优化设计

此外8号线的智能还体现在车身维护上

整车维护以太网系统

为整列车各子系统提供维护接口

给车辆检修维护工作带来便利

“无法动车典型故障”分析提示功能

切实提高司机及维保人员的应急处置效率

这些创新举措都让8号线更加智能

同时也让我们的出行更加安全

3

沿途打卡点爆棚,有美景也有美食

8号线的站点串联起的

既有景点,又有老牌子小区

既有美景,又有美食

先带你熟悉熟悉,等着年底就去打卡

东郊记忆

图据@矢予穗

如今的东郊记忆早就变成了知名文创打卡地

现在更有了一个洋盘的名字:

“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

这儿有开在60年工厂塔楼上空的LIMIT

是一个被厂房、水塔

烟囱、管道包裹起的咖啡厅

气氛好到不摆了

艺术空间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

时不时还有各种演出和展览

在这里拍照,分分钟感受旧与新

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穿梭

图据@睡到自然醒

东湖公园

在成都城区想漫步河畔赏湖景?

东湖公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东湖公园总面积

是继浣花溪公园后的成都第二大公园

吹着锦江河风,欣赏东湖美景简直舒服

来环湖骑行、亲子运动

打卡拍照更是令人极度舒适

万年路

这里是城东的美食聚集地之一

而且以万象城为主的商圈

双林路美食圈,更是不愁找不到吃的

双林中横路的双林肺片

牛肉肺片和兔丁味道不错

张记蘸水肥肠粉值得一试

还有万兴街的草根串串

只想说,住在东门的人也太幸福了吧

而且新华公园也早已更换新颜

好看得很!

双桥路

双桥路站紧挨着水碾河

这边有很多老小区

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老成都心里

都有一个水碾河的馆子

这里的唐水饺,有人吃了10多年都依然眷恋

肥兔火锅让成都人更爱了兔兔一点

水碾河北二街里

更是吃货圈的宝藏地

一到晚上,这里从头到尾都是人

特色油卤串串、罗记甜不辣

还有巷子里火锅味道不输那些知名火锅

这里也不乏好耍的地方

夹在小区中间的u37创意仓库

也是个拍照打卡的好去处

各种文创风格的工作室、餐厅、咖啡馆

酒吧、集市,是很好的取景地

芳草街

8号线将穿过玉林这片成都老牌美食聚集地

可以坐着地铁来这里体验慢生活

老码头、霸王虾、王妈手撕烤兔、玉林串串香……

从最牛苍蝇馆到地道美味火锅

从玉林农贸市场到玉林生活广场

都让人流连

玉林是个不会让人失望的地方

此外,现在的玉林已经打造成网红文艺街区

白天这里有着各种网红打卡地和咖啡厅

也有街头涂鸦墙随手拍出大片

而到了晚上

夜生活则更为丰富

明堂唱片开的咖啡店坐落在这里

白天卖唱片和咖啡,晚上卖酒和音乐

玉林西路上不仅有最被人熟知的小酒馆

还有各种创意酒吧和小型Livehouse

这里的夜生活不会无聊

东光

成都第一代“蓉漂”栖息地的东光

如今仍保留着当年的市井气

年轻人觉得这里几十年如一日

与一街之隔的锦华万达的热闹迥然不同

不过这里也是好吃嘴们的终极惦念

东光随便一家不起眼的小铺子

都是开了十多二十多年的老店

这里是吃货的天堂,源源小吃

魏抄手、黄伞肺片白家肥肠粉

付瓜子、胖哥面馆……

怎么吃都不腻

珠江路

到了双流,当然不能放过老妈兔头!

航空港人的美食胜地

一个是以喜玛特为中心的韩国城片区

韩国烤肉、自助海鲜、宴鱼馆

火锅、串串、油焖虾......吃到嗨!

4

串联高校,从川大到理工从此不再远

“暖男”8号线的开通

还将拉近高校之间的距离

让许多人告别“异地恋

川大望江校区-江安校区

你没看错

8号线将串联川大新老校区

江安和望江连通,连校车都直接省了

之前觉得3号线磨子桥远的

这下直接修到你校门口

不仅如此,在川大望江附近,科华北路

郭家桥、红瓦寺街、共和村

集结了大波美食

重庆森林钵钵鸡、跳水美蛙、情妹耙泥鳅……

这里的每一步都通向幸福的卡路里

理工大学

8号线串联的高线不止川大

还有二仙桥东的成都理工

等开通后,成都理工就成了双地铁的学校

7/8号线都可乘坐,出口还直接修到了校门口

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川大与理工也不再是“异地恋”

理工的妹儿可以分分钟和川大的学长吃遍南门

还有理工大后街的美食圈千万不能错过

此外,在理工换乘7号线

坐两站到八里庄下

新晋网红二仙桥公园是个打卡拍照的好去处

复古的绿皮火车总能勾起无限兴趣

随便一拍就很有感觉

80年代的红砖厂房把人的回忆一下拉回从前

还有随处可见的绿意令人心情舒畅

看完有没有觉得8号线

真的既方便又贴心

太太太太太暖了

它会路过你家吗?

综合:成都地铁、四川交通广播、文明成都、玩味成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微成都

静态体验极星2:既可靠脸吃饭,又实力非凡,这回特斯拉头疼了

对于不少消费者来说,Polestar(译名极星)这个品牌可能还比较陌生,它是由吉利和沃尔沃共同控股的高性能电动车品牌,于2017年10月份宣布成立,旨在通过电动化和创新科技驱动的结合,推动汽车行业踏入电动化新时代。

不过品牌成立时间不长的Polestar,比起假想敌特斯拉来说,还是显得年轻了一点,其品牌旗下目前只推出了两款车型。

第一款便是Polestar 1,这是一款采用“电动高性能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双门四座GT轿跑车,售价145万元并且全球限量发售500台。看到这价格,部分车友可能要吐槽了:确认过价格,是我买不起的车。的确这款车离我们是有点遥远,介绍的意义也不大。所以疆哥决定还是来给大家讲讲Polestar最新推出的Polestar2。

Polestar2是一款纯电动四门轿车,今年4月份在上海已经正式发布,计划明年年初开始量产,并于上半年开始交付。Polestar2将在位于中国浙江台州的路桥工厂进行制造,并供应全球市场。价格方面,Polestar2标准版起售价为29.8万元,首发版车型售价则为46万元,目前只接受首发版车型的预定。疆哥前两天第一次看到实车时,就感觉这车别有一番斯堪的那维亚风情,下面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车身前脸采用半封闭式结构的盾型矩阵格栅,格栅上方是简洁的极星LOGO,左右两侧则是辨识度极高大灯的“雷神之锤”。简约的线条设计和黑色元素的应用,让人感受到来自北欧的“高冷范”。

从车身侧面,我们不难看出Polestar 2采用了跨界的设计风格,顶部溜背线条和侧裙黑色包围的设计,以及金黄色卡钳和多辐轮毂的搭配,使得车身整体呈现一种运动姿态,整体的视觉效果非常不错。另外新车的车身尺寸为4607x1800x1478mm,轴距为2735mm,比model 3小一些。

新车尾部只能用“三高”来形容了,高辨识度,高档,高科技。贯穿式的尾灯设计带有288颗LED灯,解锁车辆时会呈现从中心向两侧依次点亮的“流水灯”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天气和制动力度下,会有不一样的灯光效果,整体视觉效果不错。不过令疆哥奇怪的是,这款轿车的后尾灯看起也有点太像SUV 呢?

内饰方面,整体以黑色为基调,再点缀上些许灰色,在打造简约风格的同时又凸显质感。中控台的11英寸高清触摸屏+12.3英寸全液晶仪表盘的组合,营造出十足的科技感。

另外,带有Polestar星标的中空式档杆所呈现出来的工艺感也是让人眼前一亮。值得一提的是,天窗处也有极星的LOGO投影,寓意着在车内抬头就看到星星,颇有浪漫的情调。另外,内饰用料也采用了沃尔沃所提倡的环保材质,符合现代环保理念。

人机交互式的数字化体验也是新车的一大亮点,Polestar2搭载了标准化的安卓系统,解决了以往大部分车机系统反应慢,数据更新落后等问题。并携手高德地图、科大讯飞、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为车主提供可视化的当前电量行驶里程地图区域、沿途充电智能规划、充电桩信息集成等服务。

在安全配置方面,Polestar配备了9个安全气囊并搭载了先进的Pilot Assist驾驶辅助系统。另有“智能钥匙”带来全新体验,车主只需携带绑定手机靠近2m范围内即可自动解锁车门,同时通过座椅下方的感应启动装置,坐入主驾踩油门即可启动。

在动力上,Polestar2搭载了由双电机组成的纯电动四驱系统,最大输出功率为408马力,最高扭矩可以达到660牛米。百公里加速成绩为4.7秒,NDEC工况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其百公里耗电为14.4千瓦时。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Polestar提供了一个超值的选装包,包括赛道竞技级品牌?hlins DFV双流阀减震器、Brembo前四活塞制动系统、20英寸铝合金锻造轮毂、瑞典金色的安全带与气门嘴盖,而且这个选装包只需要4万元,真的只能用物超所值来形容了。

Polestar2的到来,想必会对整个电动汽车市场造成不小的影响,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特斯拉Model 3。虽然在性能上Polestar2比起特斯拉Model 3略逊一筹,但是疆哥觉得在外观上Polestar2扳回了一城。最重要的是Polestar2的售价比特斯拉Model 3要低,性价比更高。总的来说,目前市面上,想要找到能够跟特斯拉品牌抗衡的新品牌,polestar是既有技术底蕴又没有燃油车的负担,所以疆哥对于polestar2的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你觉得呢?

关于中美贸易战,这些消息都是假的!搜“中国网”抖音号(787874450),看你想看

吉利之“星”点不亮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领克是个年轻的新品牌(2016 年成立,2017 年开卖),但如今已经为大家熟知,大街小巷上时常能看到。而极星就不同了,作为新品牌单飞只比领克晚一年,但公众知名度还很低,首款真正的量产车极星 2 还未正式交付。

(Polestar 被沃尔沃收购后,车队改名 Cyan Racing)

极星其实不算新品牌,但说是老牌子也不合适。怎么说呢?1996 年,一个瑞典人成了一支赛车队 Flash Engineering,使用沃尔沃赛车参加瑞典房车赛。2005 年,这支车队易主并改名 Polestar,并开始成为沃尔沃御用改装厂,为沃尔沃改装高性能民用车。2015 年,已经归吉利集团的沃尔沃全资买下 Polestar 品牌及民用车改装部门,Polestar 赛车队则更名为 Cyan Racing 独立运营(但仍保持着和吉利集团的联系,现在与领克合作参加 WTCR 赛事)。

(现在的 Cyan 车队转而与领克合作)

2017 年,Polestar 突然宣布将脱离沃尔沃,成为吉利集团旗下一个新的独立品牌,极星。在吉利集团安排下,Polestar 从沃尔沃改装厂摇身一变,成了定位沃尔沃之上的电动车品牌。你说它是新品牌吧,Polestar 这个名字 2005 年就有了,前身 1996 年就成立了;但你说它是老牌子吧,它现在的业务变成了造民用车、造电动车,这些对于它来讲也是头一次。

(Polestar 旧 logo)

(极星 1,新 logo 去掉了蓝色背景)

极星推出的第一款车,是售价高达 145 万元的双门混动轿跑车极星 1。而极星 1 实际上基于 2013 年的沃尔沃 Concept Coupe 概念车,后者其实是沃尔沃现款旗舰轿车 S90 的预览版,只不过量产时放弃了双门 Coupe 造型,回归到正常的四门轿车 S90。沃尔沃 S90 之后并没有推出过双门轿跑版,于是 Concept Coupe 这个造型才留给了极星 1。

钢+碳纤维,没办法的办法

其实极星 1 继承的不仅是设计。大家都知道,从头研发一款新车费时费力费资源,于是大型车企都在搞平台化通用化。极星出身沃尔沃、身在吉利账下,自然直接借用了吉利和沃尔沃现成的 SPA 平台,即沃尔沃 S90 使用的平台。

问题来了,SPA 平台现有产品沃尔沃 S90 和 XC90,都是定位舒适、售价几十万元的四门轿车/ SUV。虽说对于沃尔沃品牌来讲已经是最好的旗舰平台,但用来打造一款售价 150 万元、高性能取向、作为极星品牌光环的跑车极星 1,够用吗?

不够。

(图:polestar)

去年末,2019 届欧洲车身大奖(EuroCarBody 2019)揭晓,极星 1 与宝马 X7 共享了 Premium Segment 组别大奖——但是别急。当极星 1 的白车身(Body in White,BIW)结构被 EuroCarBody 完整披露时,你才会发现这是一个充满了纠结与无奈的设计。

在宣传中,极星大力宣传极星 1 使用了碳纤维车身,碳纤维是一种轻而坚固的高成本材料。但实际上,由于 SPA 平台本身的局限,极星 1 白车身的整个下半部分都由钢材制成,和 S90 的车架下半部基本相同,只是被截短了 200~320mm。

(中间被重点宣传的“蝴蝶形”碳纤维十字部件,其实只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加强件)

碳纤维材质是车侧到车顶的上部车身,以及车身外覆盖件(车门、前机盖、尾箱盖、翼子板等)

整个白车身,下半部基本是钢、上半部基本是碳纤维,铝材仅少量出现在悬架塔顶这样的典型铸铝部件上。钢材、铝材、碳纤维,越来越轻,也越来越贵。极星 1 罕见的用钢与大面积碳纤维混搭,但在沉重钢材拖累下,即便不计成本般的多用碳纤维,最终 BIW 重量仍达到了 348kg/417kg(不带/带外覆盖件)。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极星 1 的 BIW,比和它大小相仿、但是四门的宝马 3 系、奔驰 C 级都要重个几十千克;比极星 1 大得多,但使用全铝车身、未使用碳纤维的捷豹 XJ,BIW 重量不过 250/324kg。极星 1 的白车身重量,已经相当于几十万元价位主流(用不起全铝)SUV 的白车身。

这样多的碳纤维比例,却换来了这么重的白车身,原因是要获得惊人的刚性吗?很不幸,也不是。极星 1 的车身静态抗扭刚度为 35300 牛米/度,对于这个级别来讲绝不丢人、但又不惊人——尤其是鉴于极星 1 以这么多的碳纤维作为代价。对于 2020 年的百万级别跑车,30000 左右的抗扭刚度,只是正常稍稍偏上一点的水平。

聪明的你,应该能还原出极星 1 车身设计的纠结了:

极星手里只有沃尔沃现成的 SPA 平台,但之前 SPA 平台上最贵的也就是 XC90,全钢结构完全撑不起 150 万元级的跑车。从零开始重新研发一个新车身?车还没开始卖就得把裤子赔光了。于是极星只能闷头用 SPA 平台,除了钢制下部车身没办法动,极星 1 上所有与沃尔沃不通用的部分,都被不计成本般通通换成碳纤维,试图尽可能弥补 SPA 平台先天的“不够格”。

然而结果依旧不理想,一个好的白车身,不可能靠后天弥补先天来实现。要保证作为高性能跑车所需的刚性,极星 1 即便疯狂使用碳纤维多到成本爆炸,白车身依然明显超重,而车身刚性这才将将达标。所以你回过头看极星发布的官图,会发现极星总会找一个聪明的角度,把钢制下部车身“藏”在碳纤维背后,主动凸显极星 1 车身的碳纤维部分。

(碳纤维后车身部件,图:Polestar)

有这么一个白车身作为基础,极星 1 最后的整备质量高达 2.3 吨!要知道这已是一辆中大型 SUV 的重量,甚至超过比极星 1 大两圈的宝马 8 系(2.2 吨)。实际上,同属混合动力,4.6 米长的双门轿跑极星 1,与 5 米长的三排座 SUV 理想 ONE 一样重。即便极星一再强调这是一款 GT 跑车,言下之意就是会更重、赛道不重要、公路舒适优先,但即便以 GT 的标准来看,极星 1 也超重了(前面说的宝马 8 系也是 GT)。

假如极星 1 只是一辆主流价位车型,稍稍超重倒没什么大不了,然而对于一辆售价与保时捷 911 相当的极星品牌光环,尴尬的车身设计和超标的体重就难以被忽视了。

“Model 3 杀手”的自杀

极星对开山之作极星 1 寄予厚望,它被放在专属的成都工厂生产,周边还建设了交付中心和测试赛道,供车主提车时现场体验。但很显然,一款 145 万元的双门轿跑,用处是作为品牌光环,而不可能作为支柱。紧随其后,台州路桥生产的极星 2 将在今年中交付,就是李书福出镜带货的那款新车。

极星 1 负责吸引眼球,极星 2 当然是用来收割销量,所以这是一款标准的四门三厢纯电动轿车(极星官方称五门,因为极星 2 尾箱盖为掀背式开启尾门)。

从极星 1 到极星 2,混动到纯电,然而整个吉利集团,并没有现成的专为纯电而开发的平台架构。吉利集团从零开始专为电动车研发的 PMA 平台,到目前为止还未诞下量产车型。所以极星 2,和吉利集团其他的电动车产品一样,是基于燃油车平台改进二来。极星 2 的基础,是吉利沃尔沃共享的 CMA 模块化平台,即与 XC40、领克、星越等同门。

俗称,油改电。

公平的讲,由于 CMA 平台是 2016 年才启用的新平台,对于混动、电动动力预留的设计其实比之前的老平台更多,所以纯电的极星 2 表现肯定要强于之前那些仓促改来的“油改电”骗补车。极星 2 在 4.6 米长的车身上装下了 71kWh 电池包,在具备 5 秒破百性能的前提下,NEDC 标准续航为 450km,可以说一只脚够到了当前新款纯电动车的续航及格线。

但极星 2 给自己选择了一个过于强大的对手,特斯拉 Model 3。

从一开始,极星就不断给极星 2 塑造 “Model 3 杀手”的“人设”,前期发布和营销活动几乎处处带上 Model 3 对比。然而等到如今,极星 2 真的即将投产交付,却发现面对着国产低价的特斯拉已经几乎没有优势。

有人说纯电动车不能只看续航,这是实话,但前提是比较的双方续航相差不大。极星 2 定价 41.8 万元,而现在这个价格已经能买到 Model 3 顶配的 Performance 高性能版。不仅动力强得多,530km 的综合续航也超过极星 2 的 450km。更不要说,如果看重续航,668km 的长续航版 Model 3 只需要 34 万元,续航比更贵的极星 2 多出足足一半!而假如你觉得极星 2 的 450km 续航就够了,最便宜的 Model 3 已经降至 27 万元并仍有下降空间。无论怎么比,极星 2 在续航/价格方面的劣势实在太大,大到其他方面有何等优势都不足以弥补。

那么续航之外,极星 2 有什么优势?

(?hlins+Brembo+P Zero,奢华)

Polestar 毕竟赛车出身,极星对于性能操控信心满满。在赛车时期,Polestar 与顶级高性能改装避震厂 ?hlins 建立了密切联系,即便如今极星换了新的身份,仍能获得 ?hlins 专为其定制避震器的 “VIP 待遇”。售价高昂的极星 1 自然不会落下,极星 2 也配备了 ?hlins 的前后 DFV 双流阀减震器。这套避震系统拥有多达 22 段调节,可调范围达到了 50%,堪称改装玩家梦寐以求的装备。除了避震,极星另一个重点宣传的性能配置是 Brembo 刹车卡钳,虽然比不上极星 1 上的 akebono,但也是鼎鼎有名的大牌了。

然而,别急着激动。首先 Brembo 卡钳仅限前轮,后轮不管;其次这一切需要你在 41.8 万元的车价上,再添 4.2 万——对,都不是标配。这 4.2 万元,还能换来更大一寸的轮圈、金色安全带、一些黑色部件、一些金色部件。

值与不值的问题先放在其次,毕竟一套 ?hlins DFV 避震在改装市场就值数万元。但问题是,首先 ?hlins 避震是一个改装品牌,并不是多数人需要和能接受的。这突出表现在,和你想象中端坐车内轻按按钮的空气悬架、DCC 悬架不同,这套 ?hlins 避震那精细的 22 段,是需要你自己下车手动调节的。

而且,极星 1 的 ?hlins 避震是标配,调节器被放在了塔顶预留位置上,你掀开机盖就能动手了。而极星 2 因为先天结构的原因,你得把手伸进车轮内侧直接拧避震器上的调节旋钮,对,调四个轮就得伸进去四次。

(极星 1 的 ?hlins 避震调节)

(极星 2 的避震器调节位置)

对于那些硬核改装玩家,这也许是快乐的动手过程。但汽车改装圈之所以小众,当然是因为——大多数人不需要。更不要说,极星 2 身为一款标准意义上的家用电动轿车,它所面对的群体本来就和痴迷改装的 petro head 们交集甚小。

宣传的时候说 ?hlins 避震强、Brembo 刹车硬,然而真到选车环节你才发现,首先这些得加钱、加不少钱,其次这些东西虽然厉害,但对于家用车过于麻烦并且自己根本用不上。而刨去这些闪耀的装备,极星 2 面对特斯拉,真的能有所谓“传统车企的操控优势”?要知道 Model 3 不是 Model S,造了快十年高性能电动车的特斯拉,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只知道傻快的选手了。Model 3 的操控表现,无论国内国外给出的评价都足够高。

算下来,极星 2 面对 Model 3 的优势,大概也只剩下内饰和品质,而这些要对冲掉续航、售价的巨大劣势实在不够。

无效的积淀

Polestar 是一个老品牌,它有着二十多年的赛车历史,尤其还有着十多年的高性能车改装和生产经验。但极星是一个新生儿,它正在从事自己从未染指过的业务:大规模量产、纯电动、家用车。就好像一个做了二十年粤菜的大厨,自己当老板开了家徽菜馆,谁能保证大厨自己手艺高,新餐厅就能生意红火呢?

按照一般新品牌的市场策略,极星试图用高性能轿跑车极星 1 来打开局面,然而最终极星 1 在 150 万元级的超高端市场上缺乏存在感;极星随后用主流四门轿车极星 2 来获取第一桶金,然而极星 2 在 Model 3 甚至蔚来等对手面前竞争力匮乏。极星真正的希望,要等到使用全新 PMA 电动平台的极星 3。然而 PMA 平台结出果实尚需时日,同集团还有领克、几何还有吉利自己都在等着用,极星什么时候能拿出 PMA 量产车是个未知数,能用同一个平台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也考验着吉利集团的整体规划能力。

来源:新华号 虎嗅

隔音门窗品牌

高端铝合金门窗

隔热门窗品牌

隔音门窗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